[实用新型]一种倒车警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7350.7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9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迎辉;汤小生;马芳武;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44 | 分类号: | B60Q1/4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朱新颖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车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倒车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倒车灯是汽车辅助警示灯的一种,用于反映挡墙车辆正处于倒车状态,以令后方车辆或人员获知倒车信号的警示效果。其中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96208726.2的汽车辅助警示灯,该倒车、刹车、左右转向灯的讯号直接输入微处理器的输入接口,根据车辆的倒车信号进行控制打开倒车灯、左右方向灯、刹车灯等。该装置简单并能反映车辆的各种状态。但可以看到只单纯的开启倒车灯不能很好的起到夜晚或光线不足情况下的警示效果。
人们在晚上倒车时,挂入倒挡,车尾就会亮起一盏白灯即为倒车灯,使后方道路亮一点,但还是时常发生有车或人碰上车尾部,查找主要原因是车辆后方提醒灯光线不够明亮且车辆的倒车提示不够醒目,不足以提醒人们你正在倒车,具有一定的行车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倒车警示装置,该装置通过增亮车辆倒车警示照明和有效的倒车提示,起到有效提醒后方的人员或车避让,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倒车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用于提醒后方车辆或人员本车正在倒车的倒车提醒灯组和用于在车辆倒车时控制倒车提醒灯组打开的微处理器,所述的倒车提醒灯组包括分别连接与处理器输出端的倒车灯、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所述的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有倒车挡位开关,所述微处理器在判断倒 车挡位开关闭合时输出控制指令打开倒车灯,微处理器同时分别控制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闪烁点亮。
车辆进行倒车,则倒车挡位挂入倒车挡,此时倒车挡位开关闭合,输出脉冲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判断车辆的当前状态为倒车状态则打开倒车灯,同时开启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并进行闪烁提醒。从而实现了在车辆倒车时智能打开倒车灯并点亮左右转向灯使得车辆在倒车时提高后方倒车警示照明亮度,同时左右转向灯又闪烁进行点亮,起到了更明显的提醒后方车辆或人员本车正在进行倒车自动避让的作用。
在上述的倒车警示装置中,所述的微处理器控制左转向灯和右转向灯点亮N秒并闪烁M秒,且M值不大于N值。这里点亮时间大于闪烁时间,使左右转向灯的闪烁不至于太频繁,避免闪花后方人员的眼睛。
在上述的倒车警示装置中,所述的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延时模块。微处理器通过延时模块的计时作用控制左右转向灯的闪烁和点亮时间。
在上述的倒车警示装置中,所述的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还连接有点火开关。这里微处理器只有在点火开关闭合时,即车辆开启后激活进行工作。
在上述的倒车警示装置中,所述的微处理器还的输入端还连接有手动总开关。在驾驶员不想使用本装置时可选择手动总开关进行强制关闭本装置。
在上述的倒车警示装置中,所述的N秒为2-4秒。这里确定点亮的时间更适合人眼的感光反应。
在上述的倒车警示装置中,所述的M秒为0.5-1.5秒。这里使闪烁不刺眼。
在上述的倒车警示装置中,所述的微处理器为BCM。BCM为车身控制器的简称。由BCM实现倒车警示装置的控制过程,不用另设控制器,减少不必要的线束和控制器,不仅设置简便同时无需增加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倒车警示装置通过在车辆倒车时不仅 打开倒车灯,同时打开左右转向灯来增亮车辆倒车道路照明,同时控制左右转向灯闪烁实现有效的倒车提示,起到有效提醒后方的人员或车避让,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BCM;2、点火开关;3、倒车提醒灯组;31、倒车灯;32、左转向灯;33、右转向灯;4、倒车挡位开关;5、延时模块;6、手动总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7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