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撬装整体高压管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7720.7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邓斌奇;费节高;郑松柏;郭春峰;乔晓东;贾继生;张静;王海军;韩旭辉;柴龙;夏玉磊;刘广春;孙建平;罗海峰;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8 | 分类号: | F17D1/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高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撬装整体高压管汇装置。
背景技术
压裂依然是地层增产改造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整个压裂技术向着大排量、大砂量和大液量发展,尤其是体积压裂单层注入排量可达到16 m3/min,液量可达到3000 m3,砂量可达到120 m3。大多新工艺井排量均在3 m3以上,目前大多压裂公司均使用的是3〞高压管线,其最大施工排量能达到2.8 m3/min,为了满足施工要求必须采用多路管线同时注入的方式,而多路管线同时注入若相互之间不连通则会造成各路管线排量不均,从而造成各路管线压力不均,从而使得整个管线在压裂施工过程中抖动异常。为了减少管线抖动,减少压裂施工风险,提高作业效率,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简单实用的整体管汇撬。
随着压裂技术的发展,大排量及超大排量压裂施工已经常态化,为了满足排量要求,各个压裂公司相继使用4〞高压管汇,然而目前所有压裂设备制造公司生产的压裂车,其排出管汇均为3〞,为了实现3〞管汇与4〞管汇简单、安全、便捷的连接,需要一种可以实现多个压裂车与一套4〞管线相连接的整体管汇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撬装整体高压管汇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撬装整体高压管汇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两条主管线;其中,第一条主管线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四通、第一三通、第一旋塞、第一单流阀和第二三通,第一三通上连接有2个旋塞,第二三通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第二条主管线为依次连接的第二四通、第二旋塞、第二单流阀、第三三通和第二直管线,第三三通上连接有机械式安全阀;
第一四通通过第一直管线与第二四通相连接,第二三通通过固定支架与第二直管线相连接。
所述第二三通通过固定支架与第二直管线相焊接。
所述第一单流阀和第二单流阀为闸板式单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安全、便捷、可靠。可极大减少由于使用多路管线而造成的管线抖动问题,减少劳动强度,并且本实用新型上安装有旋塞阀、单流阀、安全阀、压力传感器、泄压阀等可减少压裂施工作业风险,并且满足压裂现场安全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整个管汇撬一头通过安装弯头变换方向连接至井口,另外一边则通过弯头转换方向后连接至各台压裂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01—第一四通,102—第二四通,2—第一直管线,3、4—旋塞,501—第一三通,502—第二三通,601—第一旋塞,602—第二旋塞,701—第一单流阀,702—第二单流阀,8—固定支架,9—第二直管线,10—第三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压裂施工辅助装置,主要是用于压裂过程中连通管线自由分配排量和平衡压力,适用于多路3〞高压管线沟通及与4〞高压管线的配套使用而设计。
包括两条主管线;其中,
第一条主管线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四通101、第一三通501、第一旋塞601、第一单流阀701和第二三通502,第一三通501上连接有2个旋塞3、4,第二三通502上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第二条主管线为依次连接的第二四通102、第二旋塞602、第二单流阀702、第三三通10和第二直管线9,第三三通10上连接有机械式安全阀;
第一四通101通过第一直管线2与第二四通102相连接,第二三通502通过固定支架8与第二直管线9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三通502通过固定支架8与第二直管线9相焊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单流阀701和第二单流阀702为闸板式单流阀。
上述两个3〞十字四通1、结构为F*M*M*M(公扣*母扣*母扣*母扣),联通两条主管线,给主压车留接口;
0.8M 3〞双公扣直管线2结构为F*F(公扣*公扣);
两个2〞旋塞3、4、结构为F*M(公扣*母扣);
两个3〞*2〞*3〞三通5F*F*M(公扣*公扣*母扣);
两个3〞旋塞6结构为F*M(公扣*母扣);
两个3〞单流阀7结构为F*M(公扣*母扣);
固定支架8、1M 直管线9结构为F*M(公扣*母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7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板凳
- 下一篇:便携式小学生坐姿矫正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