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折复位固定穿针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8032.2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6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郭英;李雷;王涛;常敏;吴继昆;许燕飞;艾元亮;董玮;杨景帆;李玉恒;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90;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董昆生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复位 固定 穿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手术器械,尤其是一种能协助复位,精确定位克氏针,减少手术时间,操作使用安全可靠的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工具。
背景技术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最多发的骨骼损伤,约占儿童全部损伤的26.7%。因处理不当或治疗过度及失误常常会造成肘部畸形,功能障碍。目前,绝大多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治疗过程中,术者一方面控制折断的稳定,另一方面精确定位克氏针,通常凭医生个人经验或是C臂透视复位,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医生过多暴露照射C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术者一方面需要控制折断的稳定,另一方面需要精确定位克氏针,手术时间延长,医生过多暴露照射C臂,提供一种能准确定位、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治疗过程中,便于复位及穿针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固定穿针钳。
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穿针钳,包括医用钳子,医用钳子包括钳子柄和钳子头,钳子头在钳子柄顶部,两个钳子柄通过轴销连接,并绕轴销转动,其特征在于该医用钳子柄中部安装一个“L”型导向器,“L”型导向器沿轴向前后移动,用于判断矢状面移位;钳头上安装了一个克氏针导管,通过轴销连接,用于判断冠状面移位。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通过钳子头夹住患者的肱骨内外髁处,滑动导向器垂直肱骨远端固定,克氏针沿克氏针导管分别植入骨头,术毕。在整个治疗过程,由于钳子的固定,避免了旋转和侧方移位,持续的轴向牵引,避免了短缩和尺偏移位,加强了折断的稳定,稳定后,克氏针沿克氏针导管植入,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人员操作,大大降低了C臂照射,提高了手术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骨折复位固定穿针钳,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钳子持续的牵引,能够使使断端固定更加稳定,利用“L”型导向器、克氏针导管进行矢状面、冠状面角度确定,提高克氏针复位的准确性,提高患者的骨折复位,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钳子柄1,钳子头2,轴销3,“L”型导向器4,克氏针导管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骨折复位固定穿针钳,包括医用钳子,医用钳子包括钳子柄1和钳子头2,钳子头2在钳子柄1顶部,两个钳子柄1通过轴销3连接,并绕轴销3转动,该医用钳子柄1中部安装一个”L”型导向器4,沿轴向前后移动,用于判断矢状面移位;钳头上安装了一个克氏针导管5,通过轴销3连接,用于判断冠状面移位,基于以上两点使得克氏针定位精确。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通过钳子头2夹住患者的肱骨内外髁处,滑动”L”型导向器垂直肱骨远端固定,克氏针沿克氏针导管5分别植入骨头,术毕。在整个治疗过程,由于钳子的固定,避免了旋转和侧方移位,持续的轴向牵引,避免了短缩和尺偏移位,加强了折断的稳定,稳定后,克氏针沿导管植入,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人员操作,大大降低了C臂照射,提高了手术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中医医院,未经昆明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8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