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锯齿形连栋光伏农业种植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8494.4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E04D13/18;E04B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70228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锯齿形 连栋光伏 农业 种植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与农业设施大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锯齿形连栋光伏农业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新能源的利用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利用设施大棚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日益成熟,种植面积巨大。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发展设施大棚需要降低其建造成本但又需获得更好的室内生产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农业种植大棚结构形式,实现大棚屋顶能够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大棚室内可为蔬菜或花卉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更好的满足太阳能发电对“大面积土地”和农业种植对“低成本”和“适宜生产环境”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注意到,目前在世界各地及中国已经建立起部分光伏发电和农业种植相结合的大棚结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注意与自然环境和农业种植的要求相结合,使得建成的大棚要么种植效益差,要么发电效益不佳,较难取得农业和光伏发电的双重盈利。
由此,本实用新型是在充分考虑了农业种植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设定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为前提,开发设计了一种新的、带有地区适用性的光伏发电农业种植大棚的结构形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设计方案:一种连栋的锯齿形屋面的光伏农业种植大棚,包括一个以上的跨度数和开间数的大棚本体。大棚南侧的屋面采用光伏电池板和PC板(或玻璃)进行间隔布置安装;大棚的北侧屋面及大棚四周的墙面采用园艺用防虫网或塑料薄膜(含卷膜开窗机构)进行覆盖。
另外,在大棚连栋之间设置由镀锌板压制的天沟或在大棚室内地面设置铺设土工布的排水沟(兼作种植走道)。
由此,所述的锯齿形连栋光伏农业种植大棚的优点是:既能为蔬菜、花卉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也可以将电能输入电网、少部分可用于大棚种植灌溉等机械所需的电能。光伏电池组件为棚内作物遮挡了大部分强光,为作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所述的大棚屋面的北侧设置了防虫网覆盖的通风口,配合光伏大棚四周墙面防虫网覆盖的通风口,可以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加上光伏电池组件的遮荫作用,可较好的降低大棚内部的温度,大棚屋面南侧的光伏电池组件和PC板可阻挡暴雨对农作物的袭击,同时其强度较传统的塑料薄膜强度大,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台风暴雨对棚内作物的损害。可见所述的大棚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种植土地提供清洁能源,又能为棚内作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基于所述大棚的特点,其适合在我国的热区进行规模化发展,如海南省和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以及自然环境与之相似的地区。当然,通过改变其部分覆盖的形式,可更大范围的适用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及屋面覆盖第一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跨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北侧屋面“夹角为0°时”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北侧屋面“夹角为60°时”结构示意图(局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覆盖第二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覆盖第三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锯齿形连栋光伏农业种植大棚包括一个以上的跨数和开间数(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选择任意跨数和开间数的组合,本图示例中为3跨、3开间)的大棚本体。大棚南侧的屋面采用光伏电池组件和PC板(或玻璃)进行间隔布置安装,大棚北侧屋面及大棚四周墙面采用园艺用防虫网或塑料薄膜(含卷膜开窗机构)进行覆盖。
图中所示的1为“普通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或“双玻晶硅太阳能电池”等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组成,电池组件采用螺栓及卡扣固定于大棚屋面的纵向檩条上,檩条可采用C型、几字型等热镀锌管件,便于安装和长期使用。
图中所示的2为PC板或玻璃覆盖,采用铝合金压条、边框及螺栓固定于大棚屋面的纵向檩条上,压条及边框之间采用成型的密封胶条或密封胶进行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84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