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双绞车系统中储缆绞车排绳器的偏角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9510.1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9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唐实;祝普强;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D1/36 | 分类号: | B66D1/36;B66D1/5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绞车 系统 中储缆 排绳器 偏角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缆船海缆埋设机吊放拖曳系统配套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双绞车系统中储缆绞车排绳器的偏角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深海资源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海洋作业装备也朝着大深度、大牵引力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就对海洋作业装备收放系统中的核心—收放绞车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就布缆船海缆埋设机吊放拖曳系统而言,随着作业深度的不断增加,储缆绞车的容绳量也不断增大,从而使钢丝绳的排绳难度也不断增大。
排绳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收放系统的作业情况和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一种好的排绳方式成为迫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绞车系统中储缆绞车排绳器的偏角检测装置。该偏角检测装置实现了排绳器主动跟随,达到更好的排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支撑板、接近开关、弹簧支撑座、弹簧、位置杆、上转动块、支撑圆柱、下转动块及下支撑板,其中上转动块一端的两侧分别通过支撑圆柱与下转动块相连,所述下转动块上安装有下支撑板;所述上转动块的另一端可相对转动地与上支撑板相连,所述位置杆的一端与上转动块连接、随上转动块转动,所述位置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在位置杆的两侧分别设有使所述位置杆复位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设置于上支撑板上的弹簧支撑座上,另一端抵接于所述位置杆;所述上支撑板上设有接近开关,钢丝绳由上、下转动块之间的两支撑圆柱间穿过,产生偏角的所述钢丝绳与支撑圆柱接触、并通过所述上转动块带动位置杆转动,通过所述接近开关检测位置杆自由端转动的角度。
其中:所述上转动块通过轴端盖与上支撑板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位置杆两侧的弹簧支撑座分别通过调节圆柱安装在上支撑板上,所述位置杆的两侧分别开有避免位置杆偏转时弹簧侧滑的限位槽,弹簧的一端固接在所述弹簧支撑座上,另一端通过所述调节圆柱的调节抵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弹簧支撑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弹簧套设在支撑柱上;所述接近开关通过传感器支撑座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上,该上支撑板上开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为相互平行的两列,所述传感器支撑座的位置通过安装在不同安装孔进行调节;所述位置杆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上转动块连接的夹板,所述位置杆的一端与两侧的夹板固接;所述位置杆的一端及所述夹板上分别开有多个使位置杆伸出长度可调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检测反应钢丝绳在绞车收放作业过程中的偏角,并通过传感器(接近开关)传输控制信号参与系统控制,变传统排绳器的被动跟随为主动跟随,从而使排绳作业更加精确,钢丝绳在卷筒上排列更加整齐、美观,不仅保证了卷筒上各层钢丝绳的良好受力状态,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也保证了绞车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2.本实用新型的位置杆随上转动块转动,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复位,位置杆上设置了限位槽,避免了位置杆在偏转时弹簧发生侧滑。
3.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支撑座是安装在调节圆柱上的,通过调节圆柱可以调节弹簧支撑座及弹簧的高度,以保证弹簧抵接在位置杆上的限位槽内。
4.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撑板、位置杆及夹板上分别设置了多组安装孔,使装有接近开关的传感器支撑座位置可调、使位置杆伸出的长度可调,通过以上两种配合,使本实用新型偏角检测装置偏角范围及灵敏度可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双绞车系统中储缆绞车上的布置结构图;
其中:1为上支撑板,2为传感器支撑座,3为调节圆柱,4为弹簧支撑座,5为轴端盖,6为下支撑板,7为支撑螺柱,8为下转动块,9为支撑圆柱,10为钢丝绳,11为上转动块,12为位置杆,13为弹簧,14为接近开关,15为偏角检测装置,16为排绳器,17为卷筒,18为夹板,19为安装孔,20为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95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空自行车停车场
- 下一篇:现浇自养护保温墙体模具结构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