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多路保护的车载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9563.3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2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有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22 | 分类号: | H02H7/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保护 车载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路保护的车载逆变器。
背景技术
车载逆变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客户误操作或负载故障可能造成输出端短路或过载,输出短路或过载故障将导致逆变器烧毁甚至威胁负载及使用者的安全。故此,现有技术人员一般采用PWM驱动芯片自带的过流/短路保护接口或,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在输出端异常时通过PWM驱动芯片关断升压电路,并不能关断后级的逆变电路,不但在PWM驱动芯片故障时,容易使得保护失效,而且在输出端短路过载时有可能烧毁后级的逆变电路。
故,急需一种保护可靠的车载逆变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可靠的车载逆变器。
为了实现上有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路保护的车载逆变器,包括将外部直流信号转换为高频交流信号的升压电路、对升压电路提供脉冲控制信号的脉冲驱动电路、将所述高频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的整流电路、将所述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的逆变电路、对所述逆变电路提供振荡控制信号的振荡输出电路,以及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故障检测电路、前级保护电路和后级保护电路,所述故障检测电路在异常发生时输出故障信号,所述前级保护电路依据所述故障信号控制升压电路停止工作的同时,所述后级保护电路依据所述故障信号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停止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逆变器异常时,可通过前级保护电路控制 升压电路停止工作的同时,通过所述后级保护电路控制所述逆变电路停止工作,可防止输出短路过载烧毁后级的几率和输入过压过流烧毁前级的几率,保护安全可靠。
较佳地,所述后级保护电路包括第一保护支路和/或第二保护支路,所述第一保护支路将所述故障信号输送至振荡输出电路,所述振荡输出电路比较所述故障信号与预设基准信号并在所述故障信号超出预设值时停止输出振荡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保护支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光电隔离电路,所述光电隔离电路将所述振荡控制信号隔离输出至所述逆变电路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接所述故障信号,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接所述光电隔离电路的基准电压和电源端,并依据所述故障信号控制所述光电隔离电路的电源端断开电源。在异常发生时,通过第一保护支路可停止振荡输出电路的输出,从而使得逆变电路停止工作,通过第二保护支路关闭光电隔离电路,使得逆变电路及时停止工作,而且通过光电隔离电路有效地将保护控制部分和车载逆变器输出端隔离开来,防止输出端短路时烧毁控制电路,扩大故障范围,且这种保护方式可解决现有保护中PWM驱动芯片失效造成的保护失灵问题,安全可靠。再者,采用单独的光电隔离电路作为逆变电路的驱动部分成本低。
较佳地,所述前级保护电路包括第三保护支路和/或第四保护支路,所述第三保护支路将所述故障信号输送至脉冲驱动电路,所述脉冲驱动电路比较所述故障信号与预设基准信号并在所述故障信号超出预设值时停止输出脉冲控制信号,所述第四保护支路包括开关电路和光电隔离电路,所述光电隔离电路将所述脉冲控制信号隔离输出至所述升压电路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接所述故障信号,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接所述光电隔离电路的基准电压和电源端,并依据所述故障信号控制所述光电隔离电路的电源端断开电源,保护及时、可靠、成本低。
具体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1、开关管Q1、开关管Q2和电阻R2,所述电阻R1将所述故障信号输入至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的输入端接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输出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通 过电阻R2接基准电压,所述开关管Q2的输入端接基准电压,输出端接所述光电隔离电路的电源端。
较佳地,所述故障检测电路包括采集电流采集信号的采集电路、将所述电流采集信号转换为电压检测信号并在所述电压采集信号超过预定值时输出故障信号的信号处理电路。
具体地,所述采集电路包括并联于逆变器输出端和地之间的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当然,所述采集电路还可以采集所述直流信号或所述外部直流信号等其他逆变器主电路上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有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有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9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