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巩膜后注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0202.0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迎;王一;孟晓红;冉黎;劣虹璇;阴正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巩膜 注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专门用于巩膜后药物注射的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眼底疾病常累及黄斑区,黄斑水肿是导致中央视力下降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有眼内感染、眼压升高的风险;球后或后腾氏囊注射有刺破眼球的风险,为避免此风险则注射部位不能紧邻黄斑导致疗效不佳;则球周注射距离黄斑更远,疗效更差。这些治疗方法的缺陷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专门用于巩膜后药物注射装置导致的,那么寻找经济安全、成本低廉而又有效的注射装置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注射装置中与人体眼球接触最为紧密的就是注射针头。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专门用于巩膜后药物注射的装置,其形状、结构能为术者顺利完成眼药物注射,使药物尽可能充分地被吸收,并能有效避免或者降低感染及眼压升高的风险,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门用于巩膜后药物注射的装置,其形状、结构能为术者顺利完成眼药物注射,使药物尽可能充分地被吸收,并能有效避免或者降低感染及眼压升高的风险,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巩膜后注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包括平直管和弧形管,所述弧形管的弧度与人体眼球外壁的弧度相适应,所述平直管的一端与所述弧形管圆滑过渡连接且具有130°-150°的夹角,所述平直管的另一端与用于连接注射针筒的衔接器连接,所述弧形管的前端开有用于输出药液的注射孔。
进一步,所述注射孔为所述弧形管的顶端开口,所述弧形管的顶端开口面倾斜于水平面;或者,所述弧形管的顶端闭合,所述注射孔数量为一个且开设在所述弧形管的内侧,此时所述弧形管的顶端闭合面为一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平直管上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所述衔接器的外表面设有一用于便于镊子夹取的凸环。
进一步,所述平直管与所述弧形管的夹角为140°。
进一步,所述平直管和弧形管由不锈钢管材料制成且二者一体成型,所述衔接器由注塑材料制成,所述衔接器与所述平直管以粘接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巩膜后注射装置,通过将针头本体设计成平直管与弧形管的两段管形式,使用时弧形管经过颞侧沿眼球弧度向内进针,直至注射孔进入至黄斑部后方时输出药液,可使药物尽可能充分地被吸收、药效最为明显,同时又避免了眼内感染、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产生,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孔设于弧形管内侧的侧面视图;
图2为图1的正面视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孔设于弧形管顶端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的侧面视图,图2为图1的正面视图,图3为图2的仰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巩膜后注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针头本体,所述针头本体包括平直管1和弧形管2,所述弧形管2的弧度与人体眼球外壁的弧度相适应,所述平直管1的一端与所述弧形管2圆滑过渡连接且具有130°-150°的夹角,所述平直管1的另一端与用于连接注射针筒的衔接器3连接,所述弧形管2的前端开有用于输出药液的注射孔4;针头本体呈弯钩形,包括平直管1和弧形管2,平直管1与水平面始终平行且为直线形;弧形管2则根据患者眼球的情况具有不同的弧形弯曲度,而且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度数的微调;平直管1和弧形管2可以是分体式连接,也可以是制造时一体成型化,只要能保证中空管体的对接即可;平直管1与弧形管2之间的夹角即平直管1轴线与弧形管2的弧线中点切线的夹角,可在130°-150°之间选择,本实施例优选为140°,该角度能适合大多数患者使用;衔接器3可与任何普通注射针筒匹配,一端连接在平直管1尾端,另一端通过内螺纹与注射针筒固定连接,或者直接套接在注射针筒上;弧形管2的前端即距离弧形管2顶端较近的部分,此处特指为距离弧形管2顶端5mm的范围内;注射孔4为圆孔,便于加工制造;通过将针头本体设计成平直管1与弧形管2的两段管形式,使用时弧形管2经过颞侧沿眼球弧度向内进针,直至注射孔4进入至黄斑部后方时输出药液,可使药物尽可能充分地被吸收、药效最为明显,同时又避免了眼内感染、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产生,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0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理床
- 下一篇:一种上肢骨折固定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