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网版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1338.3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富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仓和股份有限公司;仓和精密制造(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5/36 | 分类号: | B41F1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龟山***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网版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可以防止网布于印刷时破损的网版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网布是网版印刷的重要工具,也可以说是网版印刷的重要基础,其主要由特多龙纤维、尼龙纤维或金属材质的网布以经、纬方向交叉编织而成,通过一定的张力张开后固定于一网框上。网布的功能除了在于形成版纹外,也可控制网版印刷时所透过的墨量;因此,网布对于印刷的精密度、印墨厚度以及印墨的渗透量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网版印刷的印刷原理为利用感光乳剂对紫外线光的化学反应以及网版的经、纬线交织后所形成的开口来进行感光制版,使得非印纹的部分受光硬化而堵住网孔,而印纹部分则因感光乳剂并未经过化学反应,会在遇水时溶解而镂空。进行网版印刷时,操作者能利用刮刀施压进而刮印印墨,使得印墨通过镂空的网孔在被印物上印上图案,以达到印刷的目的。
图1所显示的为现有技术中的网布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网版包括一印刷区A以及一非印刷区B。当现有技术中的网版在印刷时,是将印刷区放置于待印物上,而由于待印物具有一定厚度的关系,网布与印刷台面之间会形成一高低距离的落差。在印刷时,刮刀的移动方向从待印物外围的非印刷区B往待印物上方的印刷区A移动,因此,刮刀向下施加的压力会先使得待印物外围的网布下压至印刷台面。当刮刀行经非印刷区以及印刷区的交界处时,网布与印刷台面之间的高低落差会使得待印物的锐角造成网布的磨损。基于上述原因,在长期的使用下,会导致网布破损或是漏墨等不良影响,不但影响网布的使用寿命,更增加了营运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版保护结构,其可以通过一支撑层的设置,达到防止网布于印刷时破损的目的。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版保护结构,包括一网布,其具有一印刷区、一刮刀面以及一贴印面。网布的印刷区通过贴印面与一待印物贴合,以将该印刷区上的一图案印刷至该待印物上。其中,网版保护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网布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支撑层,其设置于该贴印面上且位于该印刷区外围,且至少一支撑层的厚度小于待印物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至少一支撑层的厚度至少比待印物的厚度小0.1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网布包括两个支撑层,且两个支撑层在印刷区外围呈现一八字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现有技术中的网布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网版保护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网版保护结构的仰视图;
图4A至图4C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变化例的网版保护结构的仰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网版保护结构
3 网布
30 开口
301 刮刀面
302 贴印面
31 网纱层
32 乳剂层
5 支撑层
7 待印物
t 支撑层厚度
T 待印物厚度
A 印刷区
B 非印刷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图2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网版保护结构100的侧视图,图3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网版保护结构100的仰视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版保护结构100,包括一网布3以及多个支撑层5。
网布3由一网纱层31以及一乳剂层32所构成。网纱层31由多条经线以及多条纬线交错编织而成,而乳剂层32则包覆网纱层31,且其上形成有多个开口30。网布3具有一刮刀面301以及一贴印面302。其中,乳剂层32上形成有多个开口30的位置处为一印刷区A,而印刷区A的外围则为一非印刷区B。所述的支撑层5设置于网布3的贴印面302上,且位于印刷区A外围的非印刷区B。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网版保护结构100包括两个支撑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仓和股份有限公司;仓和精密制造(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仓和股份有限公司;仓和精密制造(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13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