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网保护协调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2089.X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3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顾欣欣;李魏宏;彭森;曹秋伟;卢增队;邢跃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国网电瑞继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网 保护 协调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网保护协调控制器,属于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电网存在并网和孤岛这两种运行模式,当微电网处于并网运行模式时,潮流可以双向流动;也可以脱离电力系统独立运行,通常称为孤岛运行模式,此种运行方式下,微电网独立向内部负荷供电。相对应地,微电网有四种运行状态:两种稳定运行状态:并网运行状态和孤网运行状态;两种暂态运行状态:并网切换暂态和孤网切换暂态。
微电网的暂态特性较为复杂,与其内部的分布式电源特性、负荷特性、储能系统特性密切相关。例如,光伏、风力发电这一类的自然能源不可调度,且这类发电不同于传统发电机,它的输出是逆变器这一类电力电子设备,这就决定了风、光发电微电网系统缺少惯性,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能够独立运行的自然能源微电网要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另外,微电网在与电力系统并网运行时,还与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微电网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需要完善的稳定控制系统。
以往微电网稳定主要靠逆变器本身调节(下称自主控制),逆变器通过采集系统电气量,发现电气量变化,判断出微电网负荷波动或突然与电力系统断开。微电网负荷波动或突然与电力系统断开,即发生非计划孤岛,为了维持微电网电压、频率,需要有一台储能逆变器立即响应微电网运行模式的变化,为微电网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的参考值,并且同时平衡微电网内部有功和无功的供需。
自主控制的缺点是:
1、控制滞后。逆变器通过采集系统电气量,判断微电网电气量变化的时候,微电网已在功率不平衡状态下运行,并且已呈现P、V、Q、f等参数向不稳定方向发展,这种控制是滞后的。
2、响应速度无法保证微网系统稳定性。从测量判断到响应,逆变器实现输出调整的时间大约为100ms。在并网点功率交换比较大的情况下,微电网与电力系统突然断开,其功率的不平衡可以导致在几十毫秒内,微电网就会失去稳定。
因此,仅靠逆变器的调控维持微电网稳定,不是完善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可以对微电网状态变化实时控制的微电网保护协调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实现微电网并网到孤网以及孤网到并网的平滑切换。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电网保护协调控制器,包括总线背板、CPU插件、交流采样插件、数据处理插件、GOOSE插件和开入开出插件,所述CPU插件、交流采样插件、数据处理插件、GOOSE插件和开入开出插件均插接在总线背板上,所述交流采样插件、数据处理插件、GOOSE插件和开入开出插件均通过CAN总线与CPU插件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是:还设有用于人机交互并显示交互结果的人机接口插件,所述人机接口插件插接在总线背板上,并通过CAN总线与CPU插件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是:所述CPU插件为两个,两个CPU插件分别用于微电网的区域控制和本地元件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微电网和并网点电气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可以预判微电网的状态变化,实现对微电网状态变化的实时控制,从而实现微电网并网到孤网以及孤网到并网的平滑切换。本实用新型采用双CPU的处理机制,将保护和控制任务由两个处理器分别处理,利用微电网多点电气信息,构建全网数据共享,实现微电网区域控制和本地元件保护的相互协调,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微电网保护协调控制器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的微电网保护协调控制器,包括总线背板7、CPU插件4、交流采样插件2、数据处理插件1、GOOSE插件5和开入开出插件3,其中CPU插件4、交流采样插件2、数据处理插件1、GOOSE插件5和开入开出插件3均插接在总线背板7上,交流采样插件2、数据处理插件1、GOOSE插件5和开入开出插件3均通过CAN总线与CPU插件4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人机交互并显示交互结果的人机接口插件6,人机接口插件6也插接在总线背板上,并通过CAN总线与CPU插件4连接。
本实施例的总线背板7,实现内部板间数据传输,所有的功能插件板通过标准的哈丁端子与母板连接,并按照CPU数据总线不出背板的原则,设计出背板与插件间的数据传输采用CAN总线传输,主要作用是为内部数据交互提供通信信道,可有效保证采样数据在各插件之间传输的实时性及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国网电瑞继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国网电瑞继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20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尘音箱
- 下一篇:智能表安装专用剥线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