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冲刷的阀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2871.1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6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彬;姚进;王万平;许世法;蒋正茂;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36 | 分类号: | F16K1/36;F16K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刷 阀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阀门,特别是涉一种抗冲刷的阀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快速泄气阀门中,阀门储气室中储藏有大量高压气体,储气室与阀门外部压差大,要求气体释放时间短,因此,对阀门的密封性能和防冲刷性能要求高。若阀门采用金属硬密封的形式能起到抗冲刷性能,但不能对气体进行可靠的密封,因此不能满足要求;若采用软密封的形式对阀门进行密封,能够对气体进行有效的密封,但是密封圈不能够抗冲刷,在气体的冲刷下密封圈将会遭到破坏,密封失效,阀门会产生泄漏。
申请号201320125076.8 公开的一种防止密封面受到冲刷的阀门结构,该结构通过在阀芯密封面外侧设计有防护罩实现防冲刷,但该结构防护罩加工困难,在阀门启闭的瞬间,不能够有效地防止密封面受到冲刷,而且采用金属硬密封,不能够对气体进行有效的密封。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冲刷的阀门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冲刷的阀门密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密封面能够抗冲刷,保护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对流体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从而阀门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冲刷的阀门密封结构包括:阀杆、阀芯、阀体。阀杆与阀芯固连。其特征是:阀芯上端是阀芯端盖,下端是阀芯圆柱,阀芯端盖的下表面与阀体上表面是平面密封的形式,在它们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构成软密封形式;阀体中心设计有流道,流道与阀芯圆柱采用间隙配合。
所述的阀芯其特征是:在阀芯圆柱中心设计有盲孔,在阀芯圆柱外表面设计有泄流口,并且泄流口与盲孔相贯穿。
所述的泄流口其特征是:泄流口距离阀芯端盖下表面有一段距离,在圆柱表面至少有一个这样的泄流口,泄流口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梯形和矩形组合形状,也可以是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任意形状。
所述的软密封可以是在阀芯端盖上设计槽口,在阀体上表面设计密封座,密封圈装在槽口中,构成平面软密封;也可以是在阀体上设计槽口,在阀芯端盖上设计密封座,密封圈装在槽口中,构成平面软密封。
所述的槽口可以为V形槽口,矩形槽口等。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避免了对密封圈的冲刷,由于阀芯圆柱有盲孔,并且在阀芯圆柱外表面有泄流口与圆孔贯穿,当阀门开启的瞬间,泄流口还在阀体上表面下面,气体只能够通过阀芯与阀体配合间隙流出阀门,此时流阻系数大,流速小,对密封圈没有冲刷;随着阀芯的上移,当泄流口移出阀体上表面时,这时密封圈距离阀体上表面一段距离,气体通过这段距离流出阀门,避免了对软密封圈的冲刷。
2.对气体流量有调节作用,由于在阀芯圆柱上有泄流口,当提升阀杆时,阀芯向上移动,当泄流口移到阀体上表面以上,气体就会通过泄流口,流出阀门,随着阀杆的提升,泄流口移出阀体上表面的距离越来越大,这时气体流出阀门的流量也越大,实现对流量的调节。
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该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可靠,抗冲刷能力强,阀门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泄流口与盲孔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泄流口移出阀体上表面一段距离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阀芯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的槽口与密封座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槽口与泄流口示意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的泄流口示意图。
图中序号:1:阀杆、2:阀芯、2-1:阀芯端盖、2-2:阀芯圆柱、2-3:槽口、2-4:盲孔、2-5:泄流口、2-6:密封座、3:密封圈、4:阀体、4-1:流道、4-2:密封座、4-3: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抗冲刷的阀门密封结构包括:阀杆(1)、阀芯(2)、阀体(4)。阀杆(1)与阀芯(2)固连。其特征是:阀芯(2)上端是阀芯端盖(2-1),下端是阀芯圆柱(2-2),阀芯端盖的(2-1)下表面设计有槽口(2-3),槽口(2-3)中装配有密封圈(3);阀体(4)上表面设计有密封座(4-2),密封座(4-2)与阀芯端盖上(2-1)的槽口(2-3)配合;阀体(4)中心设计有流道(4-1),流道(4-1)与阀芯圆柱(2-2)采用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28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拉伸机膜卷换向控制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皮革移膜机的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