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动扎丝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5706.1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4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袁代华;斯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动 扎丝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扎丝钩。
背景技术
钢筋的捆扎往往都是采用扎丝,而用扎丝捆扎钢筋时就会使用到钢筋扎丝钩,因而钢筋扎丝钩作为一种专用工具,广泛使用在建筑工地上。现有的钢筋扎丝钩其结构大多是一端为手柄,另一端为弯曲状的尖部组成,通过尖部上的钩状部位,勾住扎丝,转动钢筋扎丝钩,扎丝即可将钢筋捆绑牢固。传统做法中,钢筋工人采用扎丝钩人力绑扎,劳动强度大,握扎丝钩的手反复重复同一动作,工人易疲劳,影响效率。为克服这一缺陷,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电机驱动扎丝钩,如申请号为201320064881.4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扎丝自动绑扎器,包括扎丝钩,所述扎丝钩设于外部壳体一端,所述外部壳体内设有电机和芯片板,所述电机上设有扎丝钩,所述芯片板上设有电机。该扎丝自动绑扎器由电机转动扎丝钩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绑扎,加快了绑扎速度,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钢筋扎丝绑扎的施工效率, 但是电机直接驱动扎丝钩转动,随着扎丝转过的圈数越多,电机所消耗的负荷越大,而电机与扎丝钩之间无调节装置,因而极易在扎丝已经绑扎牢固的情形下电机还在旋转,扎丝在拧紧的极限情况下还被拧几圈,因而扎丝极易被拧断,影响制造成本、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动扎丝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电动扎丝钩,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机和部分位于壳体内的扎丝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扎丝钩上的法兰盘 Ⅰ、活动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法盘兰Ⅱ和弹簧座,法兰盘Ⅰ的端面与法盘兰Ⅱ的端面贴合,并在相互贴合的两端面之间均布有钢球,法兰盘Ⅱ与弹簧座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座通过输出轴上的与输出轴螺纹连接的螺母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电机通过两个法兰盘之间的钢球将运动传递给扎丝钩,若扎丝钩上的扎丝达到拧紧的极限,扎丝钩所受阻力增大而几乎停止转动,而此时电机的输出轴仍然转动,因而迫使电机输出轴上的法兰盘Ⅱ向后运动,弹簧压缩,此时法兰盘Ⅰ与法盘兰Ⅱ的端面分开,电机的旋转运动无法传递至扎丝钩,扎丝在即将被拧断之前停止拧紧,扎丝不易断,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调节螺母在输出轴上的位置,可通过调节弹簧的伸缩量控制弹簧的弹力,从而适用于拧紧各种极限拧紧力不同的扎丝;且由电机驱动扎丝钩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绑扎,加快了绑扎速度,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钢筋扎丝绑扎的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扎丝钩与电机输出轴的连接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电动扎丝钩,包括壳体1、扎丝钩3和电机2。部分扎丝钩3穿过轴承安装于壳体1内,扎丝钩3能绕其轴线转动。位于壳体1内部的扎丝钩3上设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可以是轴肩,扎丝钩3通过该轴肩定位,使得扎丝钩3在工作情形中不与壳体1分离。位于壳体1内部的扎丝钩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Ⅰ4,法兰盘Ⅰ4端面上均布有若干球形凹槽。电机2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电机2的输出轴5上活动连接有法盘兰Ⅱ6和弹簧座7,所述活动连接是指法盘兰Ⅱ6和弹簧座7与输出轴5同轴转动,并可在输出轴5上沿输出轴5轴线方向运动。法盘兰Ⅱ6和弹簧座7之间设有弹簧8,输出轴5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0,弹簧座7通过输出轴5上与输出轴5螺纹连接的的螺母10定位,法盘兰Ⅱ6可向弹簧座7运动压缩弹簧8,并通过调节螺母10在输出轴5上的位置,可通过调节弹簧8的伸缩量控制弹簧8的弹力,从而适用于拧紧各种拧紧力不同的扎丝。法盘兰Ⅱ6的端面上均布有若干与法兰盘Ⅰ4端面上的球形凹槽对应的球形凹槽,该球形凹槽内一一对应设有钢球9,当法兰盘Ⅰ4的端面与法盘兰Ⅱ6的端面贴合时,球形凹槽在相互贴合的两端面之间合并为一球形孔,钢球9位于该球形孔内。法兰盘Ⅰ4和法盘兰Ⅱ6上可均布4个球形凹槽,也可均布6个球形凹槽,钢球9数与球形凹槽数相同,钢球9一一对应安装于法盘兰Ⅱ6上的球形凹槽内,并在两端面贴合时位于球形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57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