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救用鼻腔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6699.7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9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姜艳;张文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艳 |
主分类号: | A47K7/00 | 分类号: | A47K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彭成 |
地址: | 266003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救 鼻腔 护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是一种急救用鼻腔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中,很多人清理鼻腔的时候都是直接用手去清理,这样不仅不雅观,不卫生,而且还会带入细菌,造成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引发出血,容易感染,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虽然也有一些用于鼻腔护理的装置,但是大多结构比较复杂,有的清洁效果不是很好,不利于普遍推广。中国专利201020548071.2的鼻腔粘膜护理装置虽然结构也挺简单,是在使用的时候,由于要用鼻夹把护理装置固定住,因此,会给使用者的鼻部造成不适。
中国专利CN203138304公开了一种鼻腔护理装置,包括鼻罩,还包括耳挂,在鼻罩上设有通孔,耳挂与鼻罩通过通孔连接。该装置适于常规应用,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还不是太方便。而且使用效果不是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急救用鼻腔护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急救用鼻腔护理装置,包括鼻罩和耳挂,鼻罩与患者鼻孔相对应,鼻罩上设有通孔,耳挂与鼻罩通过通孔连接;所述鼻罩呈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上通过软绳连接一鼻腔清洁机构,所述鼻腔清洁机构包括一护理棒,所述护理棒一端设有插拔式清洁刷,另一端设有插拔式柔性蓄液头,所述清洁刷呈锥形,其前端部呈圆弧形,且清洁刷的宽度与患者鼻腔相适应;所述护理棒的圆周面上设有向外凸起螺旋形凸棱。
所述护理棒整体呈纺锤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把鼻罩塞入急救病人的鼻孔中,将耳挂挂在患者的耳朵上,用于将鼻罩固定好,能够有效避免患者鼻腔中的污物流入患者口中。再将护理棒的清洁刷伸入患者的鼻孔中,清理完,用手握住护理棒,将护理清洁刷伸入鼻腔清除鼻垢后,将柔性蓄液头蘸取护理液伸入鼻腔进行护理,使用完以后将护理清洁刷和柔性蓄液头拔下扔掉即可,安全卫生,再次使用的话重复操作即可,使用方便。清洁刷前端部呈圆弧形,可以最小限度避免对鼻腔造成伤害。护理棒的圆周面上设有向外凸起螺旋形凸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避免手持护理棒时造成滑落,同时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用力力度。护理棒整体呈纺锤状,主要是符合人体工业设计,更容易抓持,避免滑落,减轻用力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鼻罩,2.通孔,3.耳挂,4.护理棒,5.清洁刷,6.柔性蓄液头,7.凸棱,8.软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急救用鼻腔护理装置,包括鼻罩1和耳挂3,鼻罩1与患者鼻孔相对应,鼻罩1上设有通孔2,耳挂3与鼻罩1通过通孔2连接;所述鼻罩1呈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上通过软绳8连接一鼻腔清洁机构,所述鼻腔清洁机构包括一护理棒4,所述护理棒4一端设有插拔式清洁刷5,另一端设有插拔式柔性蓄液头6,所述清洁刷5呈锥形,其前端部呈圆弧形,且清洁刷4的宽度与患者鼻腔相适应;所述护理棒4的圆周面上设有向外凸起螺旋形凸棱7。
所述护理棒4整体呈纺锤状。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把鼻罩1塞入急救病人的鼻孔中,将耳挂3挂在患者的耳朵上,用于将鼻罩1固定好,能够有效避免患者鼻腔中的污物流入患者口中。再将护理棒4的清洁刷5伸入患者的鼻孔中,清理完,用手握住护理棒4,将护理清洁刷5伸入鼻腔清除鼻垢后,将柔性蓄液头6蘸取护理液伸入鼻腔进行护理,使用完以后将护理清洁刷5和柔性蓄液头6拔下扔掉即可,安全卫生,再次使用的话重复操作即可,使用方便。清洁刷5前端部呈圆弧形,可以最小限度避免对鼻腔造成伤害。护理棒4的圆周面上设有向外凸起螺旋形凸棱7,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避免手持护理棒4时造成滑落,同时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用力力度。护理棒4整体呈纺锤状,主要是符合人体工业设计,更容易抓持,避免滑落,减轻用力力度。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艳,未经姜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6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锁
- 下一篇:车架短裂纹的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