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7330.8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4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良;何定;张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李翔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相当于车辆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简单来说,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
然而,在推动活塞做功时,活塞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漏气量泄露到曲轴箱内,再加上油底壳内部机油蒸发,随着发动机工作循环次数的增加,曲轴箱内部的气体压力将逐渐升高,这样会导致曲轴箱内油气泄露,而且随着压力的升高也会产生危险,因此,需要通过在缸盖罩内设置油气分离器对曲轴箱内的气体(含有大量的雾化机油、部分水蒸汽、二氧化碳、碳化氢等)进行有效地分离。
但是,受整个发动机安装尺寸影响,缸盖罩高度不能太高,又考虑到常规的缸盖罩内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的高度尺寸,缸盖罩高度又不能太低,这样,两者形成了矛盾,因此,在满足常规的缸盖罩内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的高度尺寸的条件下如何有效降低缸盖罩的高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缸盖罩高度的发动机,以及包括该发动机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缸盖罩以及与所述缸盖罩连接的缸盖,所述缸盖罩内设置有油气分离器,且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底部设有第一回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回油结构,所述回油结构包括回油管以及具有预定容积的容油池,所述容油池设置在所述缸盖上,所述回油管与所述第一回油孔连通并穿过所述缸盖伸入到所述容油池中。
优选地,所述缸盖上设有用于使从所述容油池溢出的机油回流到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第二回油孔。
优选地,所述容油池为设置在所述缸盖上的凹坑,所述凹坑的开口大于所述回油管的管径,所述回油管伸入到所述凹坑中。
优选地,所述容油池还包括连通所述凹坑和所述第二回油孔的排油通道。
优选地,所述排油通道具有与所述凹坑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回油孔连通的第二端,所述排油通道的第二端的位置高度位于所述凹坑的开口位置的高度与所述回油管伸入到所述凹坑的端部的高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排油通道为长条孔或者管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由于发动机的回油结构利用了所述缸盖内的空间,因此有效缩短了所述回油管在所述缸盖罩内的长度,进而有效降低所述缸盖罩的高度。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的回油机构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可以有效防止所述缸盖罩和所述缸盖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回油管进入所述油气分离器,影响所述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油气分离器;21:回油管;22:容油池;
23:排油通道; 30:缸盖罩;40:缸盖;
50:第二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缸盖罩30以及与所述缸盖罩30连接的缸盖40,所述缸盖罩30内设置有油气分离器10,且所述油气分离器10的底部设有第一回油孔,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回油结构,所述回油结构包括回油管21以及具有预定容积的容油池22,所述容油池22设置在所述缸盖40上,所述回油管21与所述第一回油孔连通并穿过所述缸盖40伸入到所述容油池22中。为了方便使从所述容油池22溢出的机油回流到所述发动机油底壳,所述缸盖40上设有第二回油孔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7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