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模内铆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9838.1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1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卢成荣;李玉丰;郎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铆接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冲压模具,是一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生产顺畅,尺寸稳定缩短周期的新型模内铆接模具。
背景技术
在客户要求的铆接件中,铆接两个五金件,需要开两套甚至三套模具,后工序的人工冲压机台铆接机等等都提高了成本及生产周期长,是长期以来令人困扰的难问题。现有的铆接组件是由两个五金件或两个以上的五金件组成,每个五金件需要一套模具加一套铆接模(也就是把两个五金件铆接在一起需要加一套模具),造成模具及人工台机成本非常高,而且整体周期长,按现在发展的速度及竟争激烈的大环境,这种制造工艺及技术己跟不上发展的步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变现有技术及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模内铆接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模具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模内铆接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座、限位柱、上夹板、铆接冲头、脱料板组件、误送插针、引导针;下模包括:下模板、下垫板、浮升两用销、下模座、下模外导柱组件、下模垫脚、下托板;其特征在于:引导针安装于上脱板上,铆接冲头安装于上夹板上,误送插针固定于上夹板上,下模板设有的让位孔,且下垫板及下模座均设有相应匹配的让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只用一套模内铆接模具,来取代几套模具,从而解决了人工台机模具费成本非常高的问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铆接冲头导向完成,准备铆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小料条放置于大料条上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档板;5、上脱板;6、铆接冲头;7、误送插针;8、下模板;9、下垫板;10、下模外导柱组件10;11、外限位;12、下模座13、下模垫脚;14、下托板15、引导针;16.浮升两用销;17.待铆接加工产品;18.上模;19.下模;20小料条;21大料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模具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模内铆接模具,包括上模18和下模19,上模18包括:上模座1、限位柱11、上夹板3、铆接冲头6、脱料板组件4.误送插针7.引导针15;下模19包括:下模座12、下模垫脚13、浮升两用销16、下模座12、下模外导柱组件10、下托板14;其特征在于:引导针15安装于上脱板5上,铆接冲头6安装于上夹板3上,误送插针7固定于上夹板3上,下模板8设有的让位孔(图中未标记),且下垫板9及下模座12都要有相应的匹配的让位孔(图中未标记)。
待铆接加工产品17(在开模状态下)分为小料条和大料条,小料条在大料条上面,3.0~5.0MM的高度,保证送料顺畅。
上述新型模内铆接模具中,所述小料条20与大料条21为90度(如图中的料条图);通过安装在模具旁边的送料机使料条准确进给,为铆接做准备工作,改变开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模具来完成铆接组件。
上述新型模内铆接模具中,所述铆接冲头6前端串过大料条21、小料条20进入下模板8,下模板8需要有合理的让位孔,并且下垫板9及下模座12都要有相应的让位孔,防止料条进给位置错误时铆接冲头对料条工作而产生废料,打坏模具。
上述模新型内铆接模具中,在上模18、下模19闭合完成一次行程后;上模18上升,上脱板5利用弹簧复位,把待铆接加工产品17从铆接冲头6上脱开并复位,为下一次工作准备好。
上模18下行误送插针7先检测料条是否在正确位置,上模18继续下行引导针15导正料条位置使两条料条需要铆接的孔位对准,并在上模18继续下行,靠上模18弹簧力把两条料条贴紧在一起(如图2),上模18继续下行铆接冲头6对待铆接加工产品进行铆接。
工作时,需要待铆接加工产品17通过啤机滑块在上模部份作用下与固定于上夹板3上的误送插针7下行过程,误送插针7第一时间通过待铆接加工产品17上的引导孔;在啤机滑块与上模18继续下行工作中,引导针15开始导正待铆接加工产品17,在啤机滑块与上模18继续下行工作中,小料条20、大料条21贴紧,铆接冲头6开始精导向,上模18继续下行开始铆接并上模18、下模19闭合完成铆接工作。最终实现小料条20与大料条21之间的铆紧程度达到拉力,保证所完整工艺作业行程。开始向上运动;在弹簧组件作用下,回复原先活动的组件位置;准备下一次作业,达到一次生产完整行程。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任何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98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辐成型光头模具
- 下一篇:输电线路激光全自动防碰线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