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0472.X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苏虎;鲁佳易;聂立;巩李明;杨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0 | 分类号: | F23C10/00;F23C10/18;F23C10/20;F22B31/08 |
代理公司: |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51219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643001 四川省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 ||
1.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风室(14)、包含布风板(15)和风帽的布风装置、单炉膛单布风板结构的炉膛(11)、包含一次风机(16)的一次风系统、包含二次风机(17)的二次风系统、水平烟道(18)、尾部烟道(3),所述锅炉的尾部烟道(3)采用平行烟道结构,且至少包含一条平行烟道(20),当平行烟道数量大于一时,每条平行烟道末端设有烟气调节挡板,炉膛(11)四周由前墙水冷壁(1101)、后墙水冷壁(1102)和两侧墙水冷壁(1103)围成,其特征是:所述锅炉还包括至少两台旋风分离器(1)、每台旋风分离器(1)至多对应一台外置式热交换器(2),所述炉膛(11)下部沿炉膛深度方向的收缩比为0.15~0.48;锅炉的燃料给入口(31)位于炉膛(11)的前墙水冷壁(1101),锅炉的排渣口(32)位于后墙水冷壁(1102),一次风的进风口处于风室(14)两侧;在平行烟道(20)内设有低温过热器(4)和低温再热器(7),在平行烟道(20)后的尾部烟道(3)内布置省煤器(13)和空预器(21);在炉膛(11)内设有高温过热器(6);在外置式热交换器(2)内或炉膛(11)内设置有中温过热器(5);在外置式热交换器(2)内或炉膛(11)内设置有高温再热器(8);水冷壁、低温过热器(4)、中温过热器(5)和高温过热器(6)通过管路依次连通,低温再热器(7)与高温再热器(8)通过管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是:所述高温再热器(8)的换热管内径至少比低温再热器(7)的换热管内径大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炉膛(11)下部沿深度方向的收缩比为0.15~0.22,所述中温过热器(5)和高温再热器(8)设置在外置式热交换器(2)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炉膛(11)下部沿深度方向的收缩比为0.22~0.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炉膛(11)下部沿深度方向的收缩比为0.3~0.48,所述中温过热器(5)和高温再热器(8)设置在炉膛(11)内。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燃料给入口(31)位于前墙水冷壁(1101)下部,且燃料给入口中心线(310)距布风板(15)的距离(H2、H2’)与炉膛高度(H1、H1’)之比在0.02~0.06之间,所述排渣口(32)位于后墙水冷壁(1102)下部,且排渣口中心线(320)距布风板(15)的距离(H3、H3’)与燃料给入口中心线(310)距布风板(15)的距离(H2、H2’)之比在0.05~0.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04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型煤粉炉
- 下一篇:一种双自由度平面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