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1957.0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1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文冠;绿亚电子(泉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32 | 分类号: | H01L23/5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傅家强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领域,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Field-Effecttransistor)。在0.18μm或以下的制程中,为了降低RC延迟,需要进行铜金属化(包括铜镶嵌)。
传统的铜焊垫中,该场效晶体管的硅衬底上形成有栅极、源极、漏极和介电层,介电层中形成有钨插塞,介电层上方形成有若干层内金属介电层,各内金属介电层中形成有铜镶嵌结构,由于铜非常容易氧化,导致焊垫的制作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该半导体器件中的铜不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且能节省后续工艺步骤。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具硅衬底的场效晶体管,硅衬底上形成有栅极、源极、漏极和介电层,介电层中形成有钨插塞,介电层上方形成有若干层内金属介电层,各内金属介电层中形成有铜镶嵌结构,顶层的内金属介电层上方形成有一钝化层,钝化层中形成有开口,开口内形成有阻挡层和铝导电层。
优选的,钝化层采用磷硅玻璃或者氮化硅。
优选的,钝化层的厚度为8000~15000埃。
优选的,阻挡层采用氮化钽、氮化钛或者氮化钜。
优选的,阻挡层的厚度为150~180埃。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保护铜不被氧化,且使用该TaN/Al镶嵌技术,能将金属蚀刻制程省略,且结构上可以与传统的焊垫的制程相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制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具硅衬底1的场效晶体管,硅衬底1上形成有栅极11、源极12、漏极13和介电层2,介电层2中形成有钨插塞21,介电层2上方形成有若干层内金属介电层3,各内金属介电层3中形成有铜镶嵌结构31,顶层的内金属介电层3上方形成有一钝化层4,钝化层4采用磷硅玻璃或者氮化硅,厚度为8000~15000埃,钝化层4中形成有开口5,开口5内形成有阻挡层6和铝导电层7,阻挡层6采用氮化钽、氮化钛或者氮化钜,厚度为150~180埃。
制程中,首先,如图2所示,该场效晶体管的硅衬底1上形成有栅极11、源极12、漏极13和介电层2,介电层2中形成有钨插塞21,介电层2上方形成有若干层内金属介电层3,各内金属介电层3中形成有铜镶嵌结构31。
接着,如图3所示,使用旋涂式玻璃或化学气相沉积,在顶层的内金属介电层3上方形成有一钝化层4,钝化层4采用磷硅玻璃或者氮化硅,厚度为8000~15000埃,然后在钝化层4上形成以掩蔽层8。
再接着,如图4所示,进行刻蚀,使得钝化层4中形成有开口5,剥除掩蔽层8,然后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物理气相沉积法,在钝化层4上形成有阻挡层6, 阻挡层6采用氮化钽、氮化钛或者氮化钜,厚度为150~180埃;再然后,使用高密度电浆沉积法或溅镀法,在阻挡层6上形成有铝导电层7,厚度为13000~20000埃。
最后,采用化学机械研磨移除多余的铝导电层7,获得如图1所示的半导体器件,即可进入后续的焊垫制程中。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文冠;绿亚电子(泉州)有限公司,未经叶文冠;绿亚电子(泉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19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