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轧辊转运用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3359.7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4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陈俊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深金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20 | 分类号: | B65D85/20;B65D6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李海华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辊 转运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架,尤其涉及一种轧辊转运用托架。
背景技术
轧辊是棒线材轧制的主要耗材,其由于体积大、重量大,且其价值高、易被损坏,故在将轧辊从车间转运到存储间以及从加工工厂转运到使用单位过程中合理地对其进行存放、定位对轧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在从加工工厂转运到使用单位时会采用木箱加内衬垫等对轧辊进行保护;但在生产工厂内的转运中,主要是通过推车进行转运,但这样在转运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对轧辊进行固定,从而容易对轧辊造成损伤;并且,将轧辊直接放置在推车上,这样推车上放置的轧辊数量也较少,从而转运效率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轧辊转运用托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地对轧辊进行定位,从而便于转运,并保证轧辊的安全;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转运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轧辊转运用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包括从上至下并列设置的上定位板、中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在上定位板与中定位板相对的两侧面以及中定位板与下定位板相对的两侧面上均对应设置有数组定位杆组;所述定位杆组分别沿上定位板、中定位板和下定位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包括两呈八字形分布的定位杆;在下定位板上靠近其两端处竖直设置有两连杆,在上定位板和中定位板与两连杆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供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杆的上端依次穿过上定位板和中定位板的通孔后螺纹配合连接有一锁紧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的高度小于等于轧辊辊颈的截面半径。
进一步地,在定位杆上还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由橡胶、塑料或木材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上下两定位杆组能够有效地对轧辊进行定位,同时配合连杆将上定位板、中定位板和下定位板连接为一体,从而使整体稳定性更好,从而便于转运,并保证轧辊的安全;并且,采用双层结构,能够装载更多的轧辊,从而增加每次转运轧辊的量,从而有效提高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定位板,2—中定位板,3—下定位板,4—定位杆,5—连杆,6—锁紧螺母,7—轧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轧辊转运用托架,包括两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包括从上至下并列设置的上定位板1、中定位板2和下定位板3。在上定位板1与中定位板2相对的两侧面以及中定位板2与下定位板3相对的两侧面上均对应设置有数组定位杆组。所述定位杆组分别沿上定位板1、中定位板2和下定位板3的长度方向设置,其包括两呈八字形分布的定位杆4。在下定位板3上靠近其两端处竖直设置有两连杆5,该连杆5的下端与下定位板3固定连接。在上定位板1和中定位板2与两连杆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供连杆5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杆5的上端依次穿过上定位板1和中定位板2的通孔后螺纹配合连接有一锁紧螺母6。
使用时,先将上定位板1和中定位板2从连杆5上取出,然后将轧辊7的辊颈放置在下定位板3的定位杆组上,再装上中定位板2;然后再在中定位板2上放置轧辊7,并装上中定位板2,最后通过锁紧螺母6将上定位板1、中定位板2和下定位板3紧固在一起。这样通过上下两定位杆组就能够有效地对轧辊7进行定位,同时配合连杆5将上定位板1、中定位板2和下定位板3连接为一体,从而使整体稳定性更好,以便于转运,并保证轧辊的安全;并且,采用双层结构,能够装载更多的轧辊7,从而增加每次转运轧辊的量,从而有效提高转运效率。
所述定位杆4的高度小于等于轧辊辊颈的截面半径;这样上下两定位杆组能同时与轧辊接触,从而更好地将轧辊夹紧,从而更好地实现轧辊的定位。在定位杆4上还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由橡胶、塑料或木材制成;这样能更好地对轧辊表面进行保护,避免被定位杆组的反作用力造成损伤。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深金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深金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3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