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氯化铝生产滚筒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3589.3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3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谷飞;魏小兵;邹鹏;王明冬;邹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蓝洁广顺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1F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40246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铝 生产 滚筒 干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氯化铝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氯化铝生产滚筒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聚氯化铝,俗称净水剂,又名聚合氯化铝,简称聚铝,英文名字PAC;它是一种多羟基、多核络合体的阳离子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固体产品外观为红褐色、黄色或白色固体粉末,其化学分子式为[Al2(OH)nCL6-n]m(式中,1≤n≤5,m≤10) ,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易溶于水,有较强的架桥吸附性,在水解过程中伴随电化学、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变化,最终生成[Al2(OH)3(OH)3],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聚氯化铝与传统无机混凝剂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无机混凝剂为低分子结晶盐,而聚氯化铝的结构由形态多变的多元羧基络合物组成,絮凝沉淀速度快,适用PH值范围宽,对管道设备无腐蚀性,净水效果明显,能有效支除水中色质SS、COD、BOD及砷、汞等重金属离子,该产品广泛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污水处理领域。
聚氯化铝分为形态分为两种:a. 液体聚氯化铝为未干燥的形态,有不用稀释、装卸使用方便、价格相对便宜的优点,缺点是运输需要罐车,单位运输成本增加(每吨固体相当于2-3吨液体);b. 固体聚氯化铝为干燥后的形态,有运输方便的优点,不需要罐车,缺点是使用时还需要稀释,增加工作强度。
生产聚氯化铝的原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含铝矿物,包括铝土矿(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一水硬铝石)、粘土、高岭土、明矾石等;另一类是其它含铝原料,包括金属铝、废铝屑、灰铝、氢氧化铝、三氯化铝、煤矸石、粉煤灰等。目前生产聚氯化铝的方法主要有金属铝(包括铝灰、铅渣)法、活性氢氧化铝法、三氧化二铝(包括铝矾土、煤矸石等)法、结晶氯化铝法等。
1. 金属铝法:采用金属铝法合成聚氯化铝的原料主要为铝加工的下脚料,如铝屑、铝灰和铝渣等。由铝灰按一定配比在搅拌下缓慢加入盐酸进行反应,经熟化聚合、沉降制得液体聚合氯化铝,再经稀释过滤,浓缩,干燥制得。在工艺上可分为酸法、碱法、中和法3种。酸法主要是用HCl,产品质量不易控制;碱法生产工艺难度较高,设备投资较大且用碱量大,pH控制费原料,成本较高;用的最多的是中和法,只要控制好配比,一般都能达到国家标准。
2. 氢氧化铝法
氢氧化铝粉纯度比较高,合成的聚氯化铝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含量低,一般采用加热加压酸溶的生产工艺。这种工艺比较简单,但生产的聚合氯化铝的盐基度较低,因此一般采用氢氧化铝加温加压酸溶再加上铝酸钙矿粉中和两道工序。
3. 三氧化二铝法
含三氧化二铝的原料主要有三水铝石、铝钒土、高岭土、煤矸石等。该生产工艺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得到结晶氯化铝,第二步是通过热解法或中和法得到聚氯化铝。
4. 氯化铝法
采用氯化铝粉为原料加工聚氯化铝,这种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可用结晶氯化铝于170℃进行沸腾热解,加水熟化聚合,再经固化,干燥制得。
固体聚氯化铝是将液体聚氯化铝用喷雾干燥或滚筒干燥得到的,目前已建成的聚氯化铝生产装置中,两种干燥系统都有出现,喷雾干燥系统适于大规模生产,滚筒干燥系统适于规模较小生产。聚氯化铝产品的干燥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现有聚氯化铝生产装置中使用的滚筒干燥系统,流程设置不够合理,导致干燥能耗成本过高,并且经过滚筒干燥的固体聚氯化铝的搬运处理也比较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氯化铝生产滚筒干燥系统,通过简洁高效的工艺流程设置,降低干燥能耗成本,并且节约固体聚氯化铝的输运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聚氯化铝生产滚筒干燥系统,包括液体聚氯化铝输送泵、干燥液高位罐、干燥滚筒和成品皮带输送机,所述液体聚氯化铝输送泵与干燥液高位罐连通,干燥液高位罐与干燥滚筒的干燥液入口连通,干燥滚筒的固体出口正对成品皮带输送机。
进一步,所述干燥滚筒的数量为20个且相互并联,所述干燥滚筒上设有高空蒸汽排放管道。
进一步,所述液体聚氯化铝输送泵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蓝洁广顺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蓝洁广顺净水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3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酸水中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ORP可调的炭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