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机排蒸汽系统用自然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3943.2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6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文保庄;杜然;刘起;单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6 | 分类号: | F28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付兴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机排 蒸汽 系统 自然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器,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钢铁厂连铸机排蒸汽系统用自然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钢铁企业的连铸生产工艺中,1000℃左右的钢坯在二冷区需要喷水冷却,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实际应用中往往选用大风量、高压头的风机保证排气效果,导致大直径的水滴随蒸汽被直接排入大气中。一般情况下,一台连铸机每年要排掉大于1~3万吨水,热量损失大于2.3×105GJ(冷凝水温度以100℃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其携带的热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在北方寒冷地区,连铸二冷室排蒸汽系统不能及时的将水分离出来,就会导致蒸汽在排至屋面时出现凝结,凝结的蒸汽落在屋面上会大面积结冰,严重影响厂房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机排蒸汽系统用自然冷却器,其通用性强、安装方便,可以将连铸机风机排出的蒸汽以凝结水的形式回收,大大节约连铸工序的耗水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机排蒸汽系统用自然冷却器,其中包括进气箱和排气箱,所述进气箱的一侧板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排气箱上设有排气口,所述进气箱和/或排气箱的底板上设有排水口,所述进气箱与排气箱底部之间连接中空的框架,所述框架上表面前、后侧垂直连接有前板、后板,所述框架上方安装有多个与进气口、排气口相通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位于前板和后板之间。
所述排气箱内腔上部倾斜安装有挡水网。
各所述换热管上分别连接有多个肋片。
各所述换热管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肋片通过胀接方式与换热管连接。
各所述换热管之间相互平行,且与所述进气口轴线平行。
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为50~400根。
各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固定连接于两个花板上,两个所述花板分别垂直固定于框架上表面左、右两侧,各所述花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换热管可固定连接其上的多个通孔。
所述框架下面安装有多个支架。
所述前板上端左、右两侧和后板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吊环。
所述进气口、排气口上均设置有法兰,所述排水口上设有连接法兰。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连铸机排蒸汽系统用自然冷却器的设计,使用时将进气口与系统管道连通,使连铸二冷室蒸汽在排蒸汽风机的抽吸下经系统管道进入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的各换热管中与换热管外部的空气进行换热,冷却下来的凝结水通过排水口回收利用,换热后的空气中含蒸汽量可以减少40-75%,换热后的废气体从排气口排出;由于进气箱和排气相之间的框架前、后侧设置前板、后板,框架上方没有板,可保证冷风由框架进入,与换热管换热后,从换热管上方排出,设计符合热空气的运动规律,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强、安装方便,可以将连铸机风机排出的蒸汽以凝结水的形式回收,大大节约连铸工序的耗水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铸机排蒸汽系统用自然冷却器去掉前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铸机排蒸汽系统用自然冷却器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连铸机排蒸汽系统用自然冷却器,包括右、左设置的进气箱1、排气箱2和焊接于进气箱1、排气箱2底部之间的中空矩形框架3。进气箱1的右侧板上设有进气口4,进气口4上设置有第一法兰17,其下板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5,第一排水口5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18。排气箱2的上板设有排气口6,排气口6上设置有第二法兰19,其下板上设有第二排水口7,第二排水口7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20。排气箱2的内腔上部倾斜安装有挡水网8,用于阻挡部分冷凝水随气流排出。框架3的上表面前、后侧垂直焊接有前板9和后板10,框架3的上方安装有多个与进气口4、排气口6相通的换热管11,换热管11位于前板9和后板10之间。各换热管11之间相互平行,且与进气口4的轴线平行。各换热管11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各换热管11上通过胀接方式连接有多个肋片12,可增加换热效果。各换热管11的两端焊接于两个花板13上,两个花板13分别垂直焊接于框架3上表面左、右两侧,各花板13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换热管11可连接其上的多个通孔14。换热管的数量为50~400根,该冷却器的换热面积可有500~4000平方米。前板9上端左、右两侧和后板10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吊环15。框架3下面安装有多个支架16,方便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的运输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39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双面画写板
- 下一篇:一种清洁机器人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