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锚索用补浆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7075.5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3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阳;陈斌;张晓勇;张帅;王海龙;冯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5/7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锚索用补浆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式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岩土锚固体系中预应力张拉锁定后的补浆管。
背景技术
在预应力岩土锚固体系中,预应力张拉锁定后的补浆是该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预应力锚一般包括钢绞线、夹片、锚板、钢垫板、灌浆管、隔离架、导向帽等部件。
施工时,在锚索下孔后,通过灌浆管向内锚固段灌入水泥浆,将内锚固段固定在岩层深部稳定的岩体中。待锚固段的水泥凝固后,用千斤顶通过外锚固段对毛所提施加拉应力并锁定拉应力。在锚索张拉锁定后进行封孔回填注浆,注浆封孔后,对孔口段的离析沉缩部分,再进行补封注浆,以保证锚具内注浆饱满,确保锚索耐久性。
目前所用传统的封孔注浆是采用预留孔插入注浆管进行注浆,这种预留孔的方式,在预留过程中容易堵塞,而且需等待补封注浆结束后,方可切去工作锚板预留以外多余的钢绞线,再封锚混凝土,不仅使用不方便,等待封锚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因浆液收缩形成通道,造成钢绞线锈蚀,影响其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预应力锚索用补浆管,以此解决了张拉锁定后的补浆不便和等待封锚时间较长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预应力锚索体系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预应力锚索用补浆管,包括:
供套设锚索的锚索套管;以及
与锚索套管导通连接、供封孔回填注浆的注浆管。
本实用新型预应力锚索用补浆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注浆管与锚索套管连接导通所形成的夹角为20°至60°。
本实用新型预应力锚索用补浆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注浆管与锚索套管连接导通所形成的夹角为35°。
本实用新型预应力锚索用补浆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锚索套管的直径大于注浆管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预应力锚索用补浆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锚索套管包括管身,注浆管导通连接于所述管身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捷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补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补浆管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应力锚索用补浆管,包括:锚索套管1和与锚索套管1导通连接的注浆管2。
锚索套管1,用于套设锚索;
注浆管2,与锚索套管1导通连接,用于封孔回填注浆。
以此解决了张拉锁定后的补浆不便和等待封锚时间较长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预应力锚索体系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较为优选的结构设置:
注浆管2和锚索套管1焊接形成,注浆管2焊接于锚索套管1管身的中部位置,焊缝为全熔透剖口焊接;具体的,注浆管2为长度26cm直径40mm的钢管,锚索套管1为长度73cm直径80mm的钢管,焊接时,注浆管2在距离锚索套管1的管口15cm处焊接,其夹角为35度。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
将锚索套管1套入锚索3,并放于框格梁钢筋骨架4内,为保证稳定,可将补浆管焊接固定于框格梁或锚墩钢筋上。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后,通过注浆管1进行封孔回填注浆,补封注浆结束后,切去工作锚板预留10cm以外多余锚索3,利用外锚头5封锚混凝土。
以此完成整个封孔回填注浆过程。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以下特点:
1)构造简单、加工方便,各特征结构件可预制成品也可现场就地取材制作;
2)实施过程简便,仅需要将补浆管放于框格梁钢筋骨架内;
3)效果明显,提高预应力锚索的质量和耐久性,避免了因钢绞线锈蚀;
4)工艺简单、节约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70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础筏板与“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的连接
- 下一篇:一种方桩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