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7152.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5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汤翁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高创特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7/5387;H02J3/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汉钦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并网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应用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系统的主流发展趋势无疑将是并网光伏发电。而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装置之一的并网逆变器,其运行性能则直接影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率运行。
从去年开始,我国国内市场逐步启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内光伏并网逆变器需求大量攀升。目前国内逆变器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厂商有合肥阳光、兆伏艾索、无锡山亿、格瑞瓦特、正泰电源、冠亚电源、安徽颐和,科诺伟业等。
从技术方面看,我国光伏逆变器终端市场启动时间较晚,国内企业在转换效率、结构工艺、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目前我国小功率逆变器技术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是在大功率并网逆变器上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国内大功率并网逆变器在效率,稳定性,集成度方面较国际水平还有差距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自己研发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一方面能在今后自己建设的项目中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逆变器的销售,增加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
根据国家政策规划,今后光伏电站安装量每年将有10GW左右,因此,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将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光伏组件将接收来的太阳辐射能量经过高频直流转换后变成高压直流电,经过逆变器逆变转换后向电网输出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正弦交流电流,工作效率较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直流滤波电路、升压电路和全桥逆变电路,所述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输入直流电,所述直流滤波电路与所述升压电路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一电容,所述升压电路与所述全桥逆变电路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逆变器进一步包括断路器,所述断路器的输出端与交流电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升压电路包括第三电感、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T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感、第二滤波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滤波电感连接在直流电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滤波电感连接在直流电负极输出端和所述三极管T的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三极管T的发射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第一至第四VMOS场效应管,所述第一VMOS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VMOS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三VMOS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四VMOS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VMOS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VMOS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VMOS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VMOS场效应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VMOS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四电感,所述第三VMOS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断路器的第二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五电感。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逆变器进一步包括通讯接口和人机交互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人机交互装置包括LCD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光伏组件将接收来的太阳辐射能量经过高频直流转换后变成高压直流电,经过逆变器逆变转换后向电网输出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的正弦交流电流,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直流滤波电路;2、升压电路;3、全桥逆变电路;4、断路器;G1、第一VMOS场效应管;G2、第二VMOS场效应管;G3、第三VMOS场效应管;G4、第四VMOS场效应管;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L1、第一滤波电感;L2、第二滤波电感;L3、第三电感;L4、第四电感;L5、第五电感;D、第一二极管;T、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高创特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高创特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71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苗漂浮育苗的改良方法
- 下一篇:家庭黄豆芽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