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铸造吊主起升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9107.5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2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彭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20 | 分类号: | B66D1/2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吊主起升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特别涉及特大型铸造吊(300t以上)的主起升减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铸造吊的主起升减速器形式比较多,常见的有单台式减速器(如图1所示),高速轴同步整体式减速器(如图2所示),三减速器品字形分布式(如图3所示),两减速器低速轴同步式(如图4所示)和两减速器4抬一个卷筒2(如图5所示)。图中1为电机,2为卷筒,3为安全制动器,4减速器为。1~3种形式必须安装安全制动器,一旦电机或减速器出现故障系统将会停止运行导致钢包悬在空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成本太高,第4种和第5种形式当一台减速器发生故障,虽然另一台可以完成一个工作循环,但是这种布置形式减速器高度高,重量大,设计成本高,一般只用在中小型铸造吊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铸造吊主起升减速器,解决现有特大型铸造吊主起升减速器有的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制造成本太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铸造吊主起升减速器,包括:电机、卷筒、减速器,两套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两套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内部左侧从电机输入轴到卷筒输出轴是一个传动链,右侧和左侧完全对称,两个卷筒输出轴上的大齿轮之间由一组过轮啮合连接,两个卷筒输出轴之间的齿轮副传动比为1,所述电机输入轴到卷筒输出轴的传动链中含有棘轮棘爪机构。
所述棘轮棘爪机构包括:轮毂、轴衬、导向座、带孔螺栓、棘爪、圆销轴、衬套、弹簧和棘齿轮,所述电机输入轴和棘齿轮啮合,棘齿轮的内齿和棘爪啮合,4个棘爪用圆销轴分别对称安装在轮毂上,轮毂与圆销轴间设有衬套,衬套与轮毂过盈配合,衬套与圆销轴为间隙配合,轮毂上在四个安装棘爪位置附近设有四个压爪机构,四个压爪机构由导向座、带孔螺栓和弹簧组成,弹簧装在带孔螺栓上部,导向座穿过弹簧和带孔螺栓、并在端孔中用开口销固定,带孔螺栓与轮毂螺纹连接;棘齿轮的轴孔与轴衬过盈配合,安装有棘爪的轮毂与轴衬间隙配合,轮毂与轮毂齿轮轴键连接,轮毂齿轮轴与小齿轮啮合,小齿轮轴与大齿轮啮合。
所述减速器的下箱体与小车架焊为一体。
所述减速器的轴承孔中加入偏心套,偏心套的内径和外径中心线相对偏心0.25毫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由于减速器内部两个卷筒输出轴大齿轮之间是通过过轮连接,所以即使某一个电机失效或者某一侧的传动机构失效,另一侧的传动机构可以保证钢包安全到达预定地点,避免带钢水的钢包悬空冷却带来的经济损失。
2.由于减速器内部两个卷筒输出轴大齿轮之间是通过过轮连接,安全系数高,所以不用安装安全制动器,节约了成本。
3.由于减速器总长可达十多米,箱体容易变形,加工精度无法保证,尤其是轴承孔的精度不合格会导致齿轮啮合效果不好,最终会影响减速器寿命。而本实用新型在轴承孔中加入偏心套,通过偏心套可以把齿轮之间的啮合调节到最佳,这样可以弥补轴承孔加工的精度问题,避免箱体的报废,节约了成本。
4.由于减速器和小车架是连为一体的,减速器的下箱体即为小车架的一部分,省去了减速器底座部分,这样降低了机构的高度,也可以降低厂房高度,同时也减轻了整个机构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用于特大型铸造吊,具有结构合理,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单台式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高速轴同步整体式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品字形三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低速轴同步式两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两减速器抬一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棘轮棘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9为图8的右侧视图;
图10为压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91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端调节式止动及支撑机构
- 下一篇:活动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