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安装冲孔废料盒的支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9749.5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6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洲;杜长胜;杨杰;黄顶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江怀勤;吴兰柱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安装 冲孔 废料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冲孔模使用的用于安装冲孔废料盒的支撑板,尤其涉及所述支撑板的限位和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钣金件带有大量的孔,冲压冲孔模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冲孔废料,由于冲孔废料通常较小,一般通过冲孔废料盒回收,生产一个批次清理一次。
铸造模座的大部分是被掏空的,中间部位整体铸造主筋、辅筋保证模座强度和刚度,冲孔废料盒就通过支撑板安装于模座上加工的废料盒安放腔中。
如图1和2所示,现有的支撑板2包括用于支撑冲孔废料盒1的支撑部21和用于将支撑板2固定于模座上的固定部22,支撑部21与固定部22呈直角承接。在将冲孔废料盒1安放于模座中时,如图3所示,需要先将支撑板2的支撑部21搭接在模座的筋上,并通过紧固螺钉3穿过固定部22及模座上的筋将支撑板2固定于模座上,再将冲孔废料盒1推入废料盒安放腔中,此时,冲孔废料盒1直接支撑于支撑部21上。
如图3所示,现有的支撑板2在固定部22一端对冲孔废料盒1缺少约束(限制冲孔废料盒沿其他方向运动的约束由模座的筋提供),因此该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模具运转或维护,需要将模具翻转时,若未将冲孔废料盒1取出,则冲孔废料盒1易滑出,存在安全隐患;2、冲孔废料盒1一端缺少约束,在将其装入模座时存在向外窜动的可能行,若技术工人未及时将冲孔废料盒1复位,则冲孔废料盒1就无法准确地接收冲孔废料,导致冲孔废料无法及时清理,这样,长时间批量生产会造成冲孔废料堆积,堵死模具,严重的会导致冲孔刃口打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支撑板存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至少可使冲孔废料盒准确接收冲孔废料的支撑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安装冲孔废料盒的支撑板,包括用于支撑冲孔废料盒的支撑部及用于将支撑板固定于模座上的固定部,所述支撑板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冲孔废料盒通过废料盒安放腔的安放开口滑出,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支撑部的支撑面上,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支撑部的底面上,其中,所述支撑面为支撑部的与所述冲孔废料盒接触的表面,所述底面与所述支撑面彼此相对。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经支撑部的第一边向下弯折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部经支撑部的所述第一边向上弯折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两个限位部,所述两个限位部分设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部设置有插口,所述插口供所述冲孔废料盒上设置的插栓插入。
优选的是,所述插口为非圆形的异型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冲孔废料盒的支撑板为冲孔废料盒提供限制其通过废料盒安放腔的安放开口滑出的限位部,这样,就可避免例如是堵死模具或者冲孔刃口打爆的事件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冲孔废料盒安装于图1所示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将图2所示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模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安装冲孔废料盒的支撑板的一种实施结构;
图5为将冲孔废料盒安装于图4所示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冲孔废料盒; 21、61-支撑部;
2、6-支撑板; 22、62-固定部;
3-紧固螺钉; 63-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4和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装冲孔废料盒的支撑板6包括支撑部61和固定部62,该支撑部用于支撑冲孔废料盒1,该固定部62用于将支撑板6固定于模座上,具体为固定于模座的筋上,该支撑板6与现有支撑板不同的是,其还包括限位部63,该限位部63用于限制冲孔废料盒通过废料盒安放腔的安放开口滑出,该限位部63设置于支撑部的支撑面上,该支撑面为支撑部61的直接与冲孔废料盒1接触的表面,固定部62设置于支撑部61的底面上,此处的支撑面与底面为支撑部的彼此相对的表面。
实施例1:如图4和5所示,为了便于形成以上固定部62,该固定部62可经支撑部61的第一边向下弯折延伸。该固定部62可与支撑部61成直角承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9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