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载保护型永磁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0564.6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1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海;朱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海;朱龙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200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载 保护 永磁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驱动传动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机械连接的无刚性扭矩传递的永磁传动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过载保护型永磁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动力旋转系统负载侧(水泵、风机、减速机、皮带机等)驱动电机采用常规的传动连接方式,负载侧在实际应用中负荷大小不同,如原煤输送带煤上的煤量不同,常发生过载现象及堵转现象,导致电机线圈烧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及安全性,启动冲击电流大,驱动电机机封与负载机封损坏频繁,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安全隐患,维修成本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载保护型永磁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能够在负载扭矩变化时,改变导磁盘旋转组件与永磁体旋转组件之间的气隙间距,从而实现过载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载保护型永磁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端和负载端,所述驱动端包括驱动轴和驱动锁紧盘,所述负载端包括从动轴和负载锁紧盘,同时,该永磁传动装置还包括:
导磁盘旋转组件,具有沿同轴线上顺序排布并通过若干呈环状排布的气隙定位管穿设的固定钢盘、第一导体钢盘、第二导体钢盘和固定环;所述第一导体钢盘和第二导体钢盘相对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磁盘和第二导磁盘;所述气隙定位管置于第一导体钢盘两侧分别第一环状凸台和第二环状凸台,所述第二环 状凸台的一侧与固定钢盘抵接,所述第一环状凸台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体钢盘、第二导体钢盘抵接;所述第一导磁盘和第二导磁盘的边缘设有用于卡设于气隙定位管上的弧形凹槽;所述气隙定位管的两端通过置于固定钢盘和固定环外侧的两个锁紧螺母固定;所述驱动锁紧盘安装于固定钢盘背离第一导体钢盘的一侧;
永磁体旋转组件,夹置于第一导磁盘和第二导磁盘之间,具有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一永磁铝盘和第二永磁铝盘,在第一永磁铝盘和第二永磁铝盘上设有贯穿其盘面且呈环状排布的用于镶嵌安装稀土永磁体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永磁铝盘上设有用于连接负载锁紧盘的固定连接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体钢盘靠近固定钢盘一侧的盘面上设有呈环状排布的第一散热排风片,所述第二导体钢盘靠近固定环一侧的盘面上设有呈环状排布的第二散热排风片。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内沿稀土永磁体的外侧设有让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磁盘(35)和第二导磁盘(36)的材质设为铜或铝。
本实用新型的过载保护型永磁传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表现在:
1)、利用磁感原理传输扭矩(其工作原理是一端稀有金属氧化物钕铁硼永磁体和另一端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负载(减速机、皮带机、风机、水泵等)与电机间的传动即为导磁盘转子与永磁转子间的传动,两个部件相互独立,没有物理接触,采用非机械、无刚性连接的永磁传递扭矩,隔离系统振动传传递,精密的磁转子组件里包含高能量的永磁体并连接在负载轴上,磁铁和导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涡流,并通过气隙传递扭矩,正常工作期间,标准气隙能提供最高扭矩和最大的运行效率,负载(减速机、皮带机、风机、水泵等) 和电机没有机械硬连接,完全是通过气隙传递扭矩的,这样的好处是隔离了振动的传递,减低振动,消除振动能力最高可达80%。
2)、导磁旋转转子与永磁体旋转转子间的这种传动本领域称之为永磁传动,永磁传动能显著改善系统运行特性,在启动负载之前永磁传动的驱动电机空载启动,降低了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小对电动机的热冲击负荷及对电网的影响,从而节约电能并延长电动机的工作寿命,而且极为有效地减小了启动时传动系统对减速机的破坏性张力,消除了负载启动时产生的振荡,并能够在超过额定扭矩传递1.2倍及1.8倍扭矩后迅速将其气隙放至最大,使其电机空转,还能大幅度减轻传动系统本身所受到的启动冲击,延长电机与减速机、皮带机、风机、水泵等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
3)、主要针对旋转电机与负载(皮带机、减速机、水泵、风机等)易出现“过载现象”,同时降低电机启动冲击电流,无谐波污染,可在恶劣环境下应用,隔离电机与负载间的振动,保护了电机与负载的机封部件,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有效地降低了设备维修及故障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过载保护型永磁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视图。
图3是图2中导磁盘旋转组件30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向视图。
图5是图2中永磁体旋转组件40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C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海;朱龙,未经徐建海;朱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0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