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借助精密电子天平测量固体材料密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0620.6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8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孟彬;朱延俊;林作亮;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借助 精密 电子天平 测量 固体 材料 密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借助精密电子天平测量固体材料密度的装置,属于实验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测量固体材料密度的装置很多,申请公开号200820228247.9发明名称为《一种固体材料密度测量装置》,其公开的测量装置是由托盘、支撑架、盛液容器和通用电子天平组成,可用于测量沉体材料的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置于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将试样在空气中和在液体中所测量出的重量做差值,即可得出试样在该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又知试样在空气中的重量和液体的密度,进而可以得出试样的密度。
上述现有技术《一种固体材料密度测量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在称量试样在空气及液体中质量的过程中,必须借助支撑架进行,而支撑架具有一定质量,这一附加质量的引入会使测试试样质量测量的精度降低、测量范围变窄。②上述测量装置没有考虑放置测试试样前后液面高度变化带来的影响,仅通过降低悬挂细金属的直径并不足以消除这一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固体材料密度的装置,尤其是一种借助精密电子天平测量固体材料密度的装置,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简便地实现对固体材料密度的测量,并提高其准确度和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是包括精密电子天平10和液体测重装置,液体测重装置由置于透明保护罩1中的盛液容器5组成,透明保护罩1上端开口、底端通过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2固定并保持水平,盛液容器5通过高度可调的盛液容器支撑架7支撑固定;精密电子天平10通过底端的电子天平挂钩9悬挂检测试样,并将试样置于盛液容器5中,精密电子天平10放置于透明保护罩1上。
所述电子天平挂钩9通过细金属丝8悬挂盛放试样用吊篮6,检测试样置于吊篮6内。
所述细金属丝8的直径为0.10~0.20mm,电子天平的测量精度≤0.10mg。
所述透明保护罩1上端开口处有防滑连接橡胶4。
所述的支撑脚2带螺纹并置于方形有机玻璃树脂保护罩1下方四角位置,通过调节可以保证其上方放置的电子天平保持水平。盛液容器支撑7的高度可调,可以保证测量试样放入盛液容器5前后液面的高度不变。电子天平置于保护罩1的上方,用防滑连接橡胶4与保护罩1相连,电子天平上称量托盘10用于称量空气中固体的质量m1。电子天平吊钩9通过金属丝与吊篮6连接,吊篮6浸入盛液容器5内液体中,将待测固体试样置于吊篮6中即可称量其在液体中的质量m2。盛液容器5放置于支撑7上,支撑7的高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固体材料的密度测试原理为:在已知液体密度ρ液的条件下,使用精密电子天平分别称出未知密度固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1和在液体中的质量m2,代入公式ρ固=m1×ρ液/(m1-m2),可得固体的密度ρ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200820228247.9)相比,本实用新型装置在测试固体密度的过程中无需使用额外的支撑架,避免了额外质量和误差的引入,有利于提高测试精度和准确度;
(2)本实用新型中液体容器的高度可调,可以保证放置测试试样前后液面高度始终不变;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200820228247.9)不能实现此功能,仅通过细金属丝直径的降低来降低此误差;本发明则从根本上克服了液面高度变化带来的测量误差,因此测试精度和准确度更高;
(3)该装置与电子天平的连接方式灵活,便于安装、携带,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强,测量精度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度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明保护罩,2-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3-可开关的取放试样窗口,4-防滑连接橡胶,5-盛液容器,6-盛放试样用吊篮,7-盛液容器支撑,8-细金属丝,9-电子天平吊钩,10-精密电子天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0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