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卷簧卷制成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1562.9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6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崔媛;赵智;李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06 | 分类号: | B21D11/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卷簧卷 制成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卷簧卷制成型夹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航空发动机是由若干零部件构成,且构成发动机的零部件种类繁多,其中就包括一种卷簧零件,该卷簧零件由ЭП578钢带制成,该种钢带为镍-铬-钴基高温合金,属于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合金,想要将该种钢带卷制成型相当困难,而采用传统的卷制成型夹具进行卷制作业时,无法达到设计的卷簧卷制要求,由于传统卷制成型夹具的芯棒截面外轮廓为圆形,导致在钢带卷制过程中,外圈钢带与内圈钢带会存在厚度差,造成最内层的钢带卷制时受到的扭力不均匀,严重时在卷制过程中还会造成钢带的断裂和变形,最内层的钢带很难形成规则的圆形形状,成型后的钢带很难到达尺寸要求,最终导致卷簧零件卷制不合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卷簧卷制成型夹具,卷制成型夹具的芯棒截面外轮廓为渐开线形,钢带卷制时受到的扭力均匀,避免钢带的断裂和变形,使最内层的钢带形成规则的圆形形状,成型后的钢带完全满足尺寸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卷簧卷制成型夹具,包括芯棒和尾柄,所述芯棒设置为柱体结构,芯棒的一端为卷制端,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尾柄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在尾柄的一端沿轴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中心安装孔;在所述芯棒的卷制端沿芯棒轴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夹槽,夹槽槽深方向沿芯棒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芯棒的连接端位于尾柄中心安装孔内,两者固定配合;所述芯棒卷制端的截面外轮廓设置为渐开线形,渐开线的首端与夹槽一侧槽壁的顶端相连,渐开线的尾端与夹槽另一侧槽壁的顶端相连。
所述芯棒的卷制端渐开线由三段圆弧组成,由内至外依次为首段圆弧、中段圆弧及尾段圆弧,首段圆弧的半径小于等于中段圆弧的半径,中段圆弧的半径小于尾段圆弧的半径。
所述夹槽侧向槽壁与渐开线相交处设置为圆倒角。
所述芯棒与尾柄通过销钉相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芯棒截面外轮廓为渐开线形,使钢带卷制时受到的扭力均匀,从而避免了钢带在卷制过程中发生断裂和变形,成型后的最内层的钢带能够形成规则的圆形形状,最终使卷制成型的卷簧零件完全满足尺寸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强度卷簧卷制成型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1—芯棒,2—尾柄,3—夹槽,4—销钉,R1—首段圆弧,R2—中段圆弧,R3—尾段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高强度卷簧卷制成型夹具,包括芯棒1和尾柄2,所述芯棒1设置为柱体结构,芯棒1的一端为卷制端,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尾柄2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在尾柄2的一端沿轴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中心安装孔;在所述芯棒1的卷制端沿芯棒1轴向中心线方向设置有夹槽3,夹槽3槽深方向沿芯棒1径向方向设置;所述芯棒1的连接端位于尾柄2中心安装孔内,两者固定配合;所述芯棒1卷制端的截面外轮廓设置为渐开线形,渐开线的首端与夹槽3一侧槽壁的顶端相连,渐开线的尾端与夹槽3另一侧槽壁的顶端相连。
所述芯棒1的卷制端渐开线由三段圆弧组成,由内至外依次为首段圆弧R1、中段圆弧R2及尾段圆弧R3,首段圆弧R1的半径小于等于中段圆弧R2的半径,中段圆弧R2的半径小于尾段圆弧R3的半径。
所述夹槽3侧向槽壁与渐开线相交处设置为圆倒角。
所述芯棒1与尾柄2通过销钉4相固接,当芯棒1磨损后,方便芯棒1进行拆卸和更换。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使用过程:
本实施例中用于卷制卷簧零件的钢带厚度为1.6mm,芯棒1的夹槽3槽宽为1.7mm,组成芯棒1卷制端截面外轮廓渐开线的三段圆弧的半径分别为:首段圆弧R1的半径为10mm,中段圆弧R2的半径为10mm,尾段圆弧R3的半径为11mm,夹槽3槽壁与芯棒1渐开线首端外轮廓相接处的圆倒角为R2.5,夹槽3槽壁与芯棒1渐开线尾端外轮廓相接处的圆倒角为R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1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