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夹层的锥形混凝土杆整体外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2357.4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祁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祁锦明 |
主分类号: | B28B21/82 | 分类号: | B28B21/82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林治锦 |
地址: | 114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层 锥形 混凝土 整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锥形混凝土杆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夹层的锥形混凝土杆整体外模。
背景技术
目前空心锥形混凝土杆的生产工艺都是用两个半圆形的模具合在一起形成空心锥形混凝土杆的外模,生产时经常造成外模的合模处涨开,使产品产生制造缺陷或成为废品,即使没有缺陷,也会在产品的外表留下明显的合模印,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另外这种模具需要建加热窑进行高温养护,而且在高温养护时这种模具自身耗能较大。
本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制作出外表光滑美观的混凝土杆的带夹层的锥形混凝土杆整体外模,当混凝土杆需要高温养护时使用这种模具无需建加热窑即可完成,而且加热均匀、节约能源、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带夹层的锥形混凝土杆整体外模,其特征在于包
括内锥管,与此内锥管相套接且两端分别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的外护管,分别设在所述内锥管和外护管两端的顶部封闭板和底部封闭板,所述的外护管、内锥管、顶部封闭板和底部封闭板构成一个夹层封闭腔,设在此夹层封闭腔内的加热介质,所述的内锥管与外护管的轴心重合。
所述内锥管的锥度为1:100—1:30,所述内锥管的长度为3米—15米。
所述的外护管为锥管或直管,所述外护管的长度与内锥管相匹配。
所述的顶部封闭板和底部封闭板为环形封闭板或内圆外方形封闭板。
在所述外护管的外表面设有一层保温层。
所述的加热介质为蒸汽、热水或热油。
本实用新型的带夹层的锥形混凝土杆整体外模的特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带夹层的锥形混凝土杆整体外模与传统模具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开模和合模,加强筋骨架从内锥管的大端放入,混凝土从模具的端部注入,制成的杆体需要从内锥管的大端抽出,杆体的表面为无合模印的光滑表面。由于外护管、内锥管、顶部封闭板和底部封闭板构成一个夹层封闭腔,外护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可以将加热介质直接导入该夹层封闭腔,进行加热养护,为进一步节约能源,可在外护管的外表面设有一层保温层,由于外护管与内锥管轴心重合使得同一横截面的间隙相等,加热介质可以均匀的分布于内锥管四周,加热均匀,质量可靠。本方案不仅养护耗能低、生产效率高,而且节约了建加热窑的投资。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保证产品的成品率,而且制造出的产品外表无合模印,光滑美观,高温养护时加热均匀,节约能源和建加热窑的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保温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夹层的锥形混凝土杆整体
外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锥管3,所述内锥管3的锥度为1:100—1:30,所述内锥管3的长度为3米—15米。与此内锥管3相套接且两端分别设有介质入口6和介质出口5的外护管2,设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是便于加热介质导入和排出。所述的外护管2为锥管或直管,所述外护管2的长度与内锥管相匹配。在所述外护管2的外表面设有一层保温层7,加强保温,节省能源。分别设在所述内锥管3和外护管2两端的顶部封闭板1和底部封闭板4,所述的顶部封闭板1和底部封闭板4为环形封闭板或内圆外方形封闭板。所述的外护管2、内锥管3、顶部封闭板1和底部封闭板4构成一个夹层封闭腔,由于外护管2的两端分别设有介质入口6和介质出口5,可以将加热介质直接导入该夹层封闭腔,进行加热养护,导入的加热介质为蒸汽、热水或热油。所述的内锥管3与外护管2的轴心重合。由于外护管与内锥管轴心重合使得同一横截面的间隙相等,加热介质可以均匀的分布于内锥管四周,加热均匀,质量可靠。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带夹层的锥形混凝土杆整体外模时,混凝土从模具的端部注入,制成的杆体需要从内锥管3的大端抽出,杆体的表面为无合模印的光滑表面。当混凝土杆需要高温养护时,使用这种模具无需建加热窑,只需将加热介质通过介质入口6直接导入夹层封闭腔内,进行加热养护,而且加热均匀、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为进一步节约能源,可在外护管的外表面设有一层保温层7,养护结束后将加热介质从介质出口5放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外表美观,质量可靠,节约能源和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祁锦明,未经祁锦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23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