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叶片气膜孔裂纹原位涡流检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3940.7 | 申请日: | 2013-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8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段建刚;赵秀梅;赵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气膜孔 裂纹 原位 涡流 检测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损检测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叶片气膜孔裂纹原位涡流检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常用涡流检测传感器通常按移动扫查方式来设计,传感器结构简单,而在进行发动机原位检测时,常采用特殊工装通过有限三维空间将传感器送达至被检部位,无法实施正确的移动扫查,且工装在三维空间传送很难达到太高的精度,无法实现气膜孔裂纹原位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气膜孔裂纹原位涡流检测传感器,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片气膜孔裂纹原位涡流检测传感器,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部的若干个线圈,所述外壳一端设有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形状与叶片气膜孔周围的三维曲面结构一致。
优选的,所述线圈垂直于叶片气膜孔三维曲面,所述线圈采用阵列布置结构均布在气膜孔周围。
优选的,所述阵列布置结构为相邻的两个线圈中心连线成90o的错位布置。
优选的,所述线圈为带有铁氧体磁芯的扁平圆柱线圈。
优选的,所述线圈数量为4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叶片气膜孔裂纹原位涡流检测传感器实现了对叶片气膜孔裂纹的原位检查,利用涡流阵列思想,合理排布检测线圈,解决了工装精度问题,发现裂纹灵敏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涡流检测传感器线圈是利用交变电磁场与导体相耦合并同时在导体一定区域内产生涡流场来对导体电磁性能的变化及裂纹进行检查。涡流检测传感器线圈与导体被检部位的相互位置关系对导体被检部位的裂纹检出灵敏度影响很大,实践证明传感器线圈与导体被检部位垂直且距离最小时裂纹的检出灵敏度最高,因此为保证传感器线圈处于最佳耦合状态,设计传感器外形结构采用三维复型的方法,精密测量叶片气膜孔周围三维曲面后反演得到传感器外壳的三维曲面,以保证传感器线圈封装后垂直于叶片气膜孔三维曲面。涡流检测传感器线圈在导体中产生涡流效应,主要是利用涡流场产生的电磁场引起线圈阻抗变化来检出导体裂纹。气膜孔为叶片裂纹起始源,涡流检测线圈应均布在气膜孔周围。传感器检测线圈的平衡电桥模块置于工装把手中,进行原位检查时每个检测线圈都会产生各自的涡流场,当裂纹落在某个涡流场时便会引起产生此涡流场的线圈阻抗变化,通过阻抗变化信号图便可判别有无裂纹,当裂纹落在由某个检测线圈产生的涡流场时便会引起该线圈的阻抗变化。
如图1所示,叶片气膜孔裂纹原位涡流检测传感器,包括外壳1和设于外壳1内部的4个线圈2,外壳1一端设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的形状与叶片气膜孔周围的三维曲面结构一致;线圈2垂直于叶片气膜孔三维曲面3,每个线圈2结构均为(Ф0.9mm×3mm)的带有铁氧体磁芯的扁平圆柱线圈,线圈2缠绕铜线直径为0.07mm,线圈2匝数为40匝,线圈2采用阵列布置结构均布在气膜孔周围,阵列布置结构为相邻的两个线圈2中心连线成90o的错位布置,该布置方式兼顾工装X、Y两个方向的精度,保证原位检查时涡流场可覆盖气膜孔裂纹,将该涡流检测传感器与工装配合连接后进行原位检查。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39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相色谱仪毛细管导管
- 下一篇:同时检测血糖和血脂的试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