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中央索面斜拉桥混凝土箱梁的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4013.7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傅战工;黄辉;邱攀;吴方明;董传洲;林明伟;陈开桥;陈治任;李成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E01D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中央 斜拉桥 混凝土 斜拉索梁端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中央索面斜拉桥混凝土箱梁的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设计出了一系列质量指标较高的中央索面斜拉桥,中央索面斜拉桥通常采用混凝土箱梁作为主梁,混凝土箱梁除了承受弯曲应力外,还需要承受来自斜拉索的拉力。
混凝土箱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箱梁腹板,混凝土箱梁还包括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现有的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顶板上表面的上斜拉索锚固块、设置于下斜拉索锚固块和底板支架的斜撑、设置于顶板下表面的下斜拉索锚固块、设置于下斜拉索锚固块和底板之间的锚固腹板、设置于锚固断面的横隔墙。
但是,现有的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
(1)锚固腹板位于下斜拉索锚固块和底板之间,同时在锚固断面上设置横隔墙。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受到弯曲应力时,锚固腹板产生应力抵消小部分的弯曲应力,大部分弯曲应力由横隔墙传递到底板和腹板;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受到斜拉索的拉力时,下斜拉索锚固块将拉力传递到顶板和腹板。斜撑和锚固腹板的设置,仅起到传递弯曲应力和斜拉索拉力的作用,难以缓解混凝土箱梁的受力情况,混凝土箱梁的顶板、锚固腹板、横隔墙、底板和腹板长期受力,容易发生开裂,存在安全隐患。
(2)锚固腹板和横隔墙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混凝土箱梁中设置锚固腹板和横隔墙,不仅提高了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混凝土的用量,提高了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央索面斜拉桥混凝土箱梁的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有效的延长了混凝土箱梁的使用寿命,比较安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中央索面斜拉桥混凝土箱梁的斜拉索梁端固定装置,包括混凝土箱梁主体、斜拉索套筒、对称设置的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所述混凝土箱梁主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底板与第一腹板连接之处设置有第一倒角,底板与第二腹板连接之处设置有第二倒角。
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上斜拉索锚固块,顶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下斜拉索锚固块,下斜拉索锚固块的内部设置有斜拉索锚垫板;所述斜拉索套筒的一端与斜拉索锚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下斜拉索锚固块、顶板和上斜拉索锚固块,所述上斜拉索锚固块相对的两侧分别为上锚固块第一侧面和上锚固块第二侧面;所述下斜拉索锚固块包括第一底侧面、第二底侧面、第一转角侧面和第二转角侧面,所述第一底侧面和第二底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角侧面和第二转角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斜撑的底部与第一倒角连接,顶部与第一底侧面连接;所述第二斜撑板的底部与第二倒角连接,顶部与的第二底侧面连接。
还包括若干第三预应力束、若干第一预应力束、若干第二预应力束,第一预应力束与第二预应力束的数量相同;第一预应力束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预应力束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一预应力束的一端与第一倒角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斜撑、下斜拉索锚固块和顶板后,与上锚固块的第二侧面的内表面连接;第二预应力束的一端与于第二腹板倒角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斜撑、下斜拉索锚固块和顶板后,与上锚固块的第一侧面的内表面连接;若干第一预应力束与若干第二预应力束交错设置;所述第三预应力束横向设置于下斜拉索锚固块的内部,第三预应力束的两端均固定于顶板的下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内置腹板、第二内置腹板、第三斜撑、第四斜撑;第一内置腹板的一端与顶板的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底板的上表面连接;第二内置腹板的一端与顶板的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底板的上表面连接;第一内置腹板与底板的连接之处设置有第三倒角、第二内置腹板与底板的连接之处设置有第四倒角。
第三斜撑的底部与第三倒角连接,顶部与第一转角侧面的外表面连接;第四斜撑的底部与第四倒角连接,顶部与第二转角侧面的外表面连接。
还包括第四预应力束和第五预应力束,第四预应力束所在的平面和第五预应力束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第四预应力束的一端与第三倒角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斜撑、下斜拉索锚固块和顶板后,与上锚固块第二侧面的内表面连接;第五预应力束的一端与第四倒角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斜撑、下斜拉索锚固块和顶板后,与上锚固块的第一侧面的内表面连接,第四预应力束所在的平面与第一预应力束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五预应力束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预应力束所在的平面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40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顶出机构的切边模具
- 下一篇:一种空心型材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