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式下料升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5169.7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3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詹涛;赵含;王文莹;郭春凤;刘金生;张云伟;程松;栾志洁;于冠英;李承山;卢胜奎;马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4 | 分类号: | C25C3/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11014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升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电解多功能起重机下料升降系统的改进。
背景技术
铝电解多功能起重机组是大型铝电解生产的关键操作设备,承担着大型预焙阳极铝电解生产作业任务。随着制铝工业朝着大容量预焙电解槽技术的方向发展,保证预焙阳极电解槽现代化、高效率的稳定安全生产,要求铝电解多功能起重机具备更加完备的功能。
现有的铝电解多功能起重机下料升降系统采用的是卷扬机构通过钢丝绳带动移动套管在固定内管上升降,大多为一级升降,即一级移动套管在固定内管的导向装置上运行,由于受到厂房设备空间限制,行程十分有限;并且卷扬机构结构复杂,维护繁琐,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长行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折叠式下料升降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下料管、第二下料管和第三下料管,第一下料管的上端设置有下料阀,其特征在于:第一下料管下端与第二下料管的一端铰接,第二下料管的另一端同支架铰接,支架的上端同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同第一下料管铰接;所述的第三下料管设置于支架下端;所述第一下料管相应于第二下料管设置有第一连管,所述第二下料管相应于第三下料管设置有第二连管;所述第二下料管上铰接设置有升降机构;当升降机构处于低降工位时,第一连管同第二下料管相对应,第二连管同第三下料管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组平行四连杆的折叠结构形式,当升降机构处于高工位向低工位移动时,推动第二下料管绕第一下料管上的铰点向下旋转。由于该结构采用连杆式结构,同时连杆绕与第一下料管的铰点向下转动,并保持支架及下部的第三下料管垂直方向向下移动,实现下料系统料管下降动作。第一下料管的第一连管与第二下料管对应连通,第二下料管的第二连管与第三下料管对应连通;开启下料阀,即可实现下料动作。
反之,关闭下料阀,停止下料,升降机构处于低工位向高工位移动时,拉动第二下料管绕与第一下料管的铰点向上旋转。同时,料杆绕与第一下料管的铰点向上转动,并保持支架及下部的第三下料管垂直方向向上移动,实现下料系统料管上升动作。第一下料管的第一连管与第二下料管分离,第二下料管的第二连管与第三下料管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低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高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展开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附图中1第三下料管、2为连接法兰、3为架管、4为支架、5为第二弧形密封槽、6为第二连管、7为连接柱、8为缓冲件、9为第二下料管、10为第一连管、11为第一弧形密封槽、12为连杆、13为第一下料管、14为下料阀、15为升降机构、16为第一滤刷、17为第二滤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下料管13、第二下料管9和第三下料管1,第一下料管13的上端设置有下料阀14,其特征在于:第一下料管13下端与第二下料管9的一端铰接,第二下料管9的另一端同支架4铰接,支架4的上端同连杆12的一端铰接,连杆12的另一端同第一下料管13铰接;所述的第三下料管1设置于支架4下端;所述第一下料管13相应于第二下料管9设置有第一连管10,所述第二下料管9相应于第三下料管1设置有第二连管6;所述第二下料管9上铰接设置有升降机构15;当升降机构15处于低降工位时,第一连管10同第二下料管9相对应,第二连管6同第三下料管1相对应。
所述的支架4包括架体,架体下方设置有架管3,架管3通过连接法兰2同第三下料管1相连;架体的两侧设置有同连杆12铰接的连接柱7。通过架管3的连接法兰2,还可安装其它形式的升降装置,再与第三下料管1相连;实现进一步增大下料管升降行程功能或其它功能(如:下料管旋转等)。
所述第二下料管9的一端相应于第一连管10设置有第一弧形密封槽11,第二下料管9通过第一弧形密封槽11同第一下料管13铰接;所述支架4上相应于第二连管6设置有第二弧形密封槽5;所述架管3设置于第二弧形密封槽5的底部。
所述第一连管10的端部相应于第一弧形密封槽11设置有第一滤刷16;所述第二连管6的端部相应于第二弧形密封槽5设置有第二滤刷17。当升降机构15位于高工位时,第一弧形密封槽11可将第一连管10始终封闭,第二弧形密封槽5可将第二连管6始终封闭,密封效果好;降低了粉尘污染,改善工人工作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51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碳化炉废气管道的快速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温控盐浴回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