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空气动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5966.5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1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焦洪宇;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设在汽车上的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空气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且重要的交通工具。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石油价格上涨,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成为了汽车技术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空气对汽车产生的空气升力和空气阻力会越来越大。当气体流经车身到达车尾的时候,由于受到车体结构形状的影响,会在车尾部形成较大的涡流区域,使车的空气升力和空气阻力增加,空气升力的增加会导致车轮抓地力下降、高速稳定性变差等问题;而空气阻力的增加会降低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空气动力部件是安装在车身外部的零部件之一,对改善整车的风阻和升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空气动力部件为扰流板,是指在车尾上方安装的附加板,也称为汽车尾翼,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气流的阻力,并可产生负升力(下压力),用以提高汽车的高速稳定性。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提高,关于汽车的速度和稳定性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实际上,负升力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负升力会引起汽车悬架变形过大,最小离地间隙变小,转向操纵困难等缺点,而所述负升力的大小与扰流板攻角有密切关系。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具有汽车空气动力部件或扰流板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202449086U公开的“汽车扰流装置”,该专利申请提及的扰流板移动地设于汽车尾翼下方,受控制开关单元控制在汽车尾翼后方作伸缩动作,如此能有效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同时提升车辆的行驶稳定性,降低燃油消耗;另外,通过控制开关单元的控制,还能使所述扰流板旋转,达到降低风阻的最佳效果。但该专利申请所述的扰流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欠缺:1.无法实时地根据车速车况来自动地启动扰流板的伸缩和旋转,扰流板伸缩动作和旋转动作的启动时机依赖于驾驶人员的主观判断,另外,所述的扰流板由于结构限制,无法进行360度旋转,上述结构特点使得该扰流装置的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该申请中未公开任何有关扰流板的自锁技术,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对扰流板的作用力较大,当遭遇大风等恶劣情况时,调整至某一角度的扰流板极易受空气作用力的风力影响而发生角度变化,此时的风阻调节作用往往会适得其反。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气动力装置,能实时而准确地根据汽车行驶状态自动调节扰流板攻角,产生合适的下压力和较小的空气阻力,在保证高速稳定性的同时,解决汽车悬架变形过大、最小离地间隙变小、转向操纵困难的问题,同时降低油耗;在汽车制动时,空气对车身产生最大的负升力,能有效缩短车辆的制动距离;另外,还具有自锁功能,且锁止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车用空气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空气动力部件、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的支座有一对,一对支座安装在汽车后备箱盖的上方且位于汽车后备箱盖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的空气动力部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设置一连接轴,一对连接轴分别通过支撑轴承转动地安装在一对支座上,所述的第一传动单元设置在一对支座的其中一支座的型腔内,该第一传动单元的输出轴与对应支座中的连接轴传动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单元设置在汽车后备箱内,第二传动单元的输出轴在穿过后备箱盖后进入对应的支座内,并且与支座内的第一传动单元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电机、微控制器、制动踏板传感器以及车速传感器,所述的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二传动单元的输入轴传动连接,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微控制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制动踏板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传动单元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的蜗轮套设在蜗轮轴上,所述的蜗轮轴长度方向的一端通过蜗轮轴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的支座上,蜗轮轴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作为第一传动单元的输出轴与对应支座中的空气动力部件的一连接轴传动连接;所述的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杆在高度方向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蜗杆上轴承和蜗杆下轴承转动地安装在对应的支座上,蜗杆高度方向的下端作为第一传动单元的输入轴与第二传动单元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5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机的油底壳结构
- 下一篇:阶梯连接悬置组件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