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砼承力梁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7923.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4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汤卉;王文雪;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B1/9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砼承力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砼承力梁。
背景技术:
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纵波传播速度快、通过能力强,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到达,大地便开始前后左右摇晃,严重时造成房倒屋塌、土石崩落、公路变形。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横波的水平晃动力(剪切力或拉应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钢砼又称钢筋混凝土,是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一种,传统钢砼结构设计中,钢砼强度直接影响承力梁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对于承受一定载荷的框架节点,钢砼强度越高,则承力梁的界面尺寸越小,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承剪界面也相应减小,在一定配箍率下,对抗震能力不利。若钢筋强度大,同条件下用钢量相对会减少,且钢筋表面与混凝土间的共同作用将相对较差,也就是界面性能变差,其吸收应力的能力相应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房屋建筑中采用了一种简易的交叉网状结构设计,以提高承剪界面的面积,可以说,这种结构是仿树根结构的雏形,但在承力梁结构中还没有这种尝试。本实用新型试图通过仿树根结构设计,来增大钢砼承力梁结构的承剪界面及钢筋用量,一方面提高界面吸收应力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侧钢筋分担一部分拉应力,减轻主钢筋受力,以改进钢砼承力件的力学性能,提高钢砼承力件的抗震能力,当地震发生时,尽量减少因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倒塌所致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砼承力梁。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砼承力梁,其组成包括:混凝土,所述的混凝土内具有一组纵筋,所述的纵筋外套接一组箍筋,位于所述的纵筋端部的两组箍筋之间通过斜拉筋连接;其中,两个相邻所述的箍筋之间连接侧筋,所述的侧筋位于所述的钢砼承力梁的底部。
所述的钢砼承力梁,所述的侧筋包括主根钢筋A和主根钢筋B,所述的主根钢筋A的一端连接两根侧根钢筋A,所述的侧根钢筋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的纵筋,所述的主根钢筋B的一端连接两根侧根钢筋B,所述的侧根钢筋B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的侧根钢筋A的腰部。
所述的钢砼承力梁,两根所述的侧根钢筋A之间、所述的侧根钢筋B之间形成分叉角α,所述的分叉角α为75~120°。
所述的钢砼承力梁,所述的分叉角α为90°。
所述的钢砼承力梁,所述的斜拉筋的两端都连接于所述的箍筋与纵筋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承力梁进行改进,在承力梁的纵筋上套装的箍筋之间设置斜拉筋,而斜拉筋是同时将纵筋和箍筋固定,能够防止纵筋之间以及箍筋之间走位变形,并能够防止箍筋和纵筋之间走位变形。另外,又在钢砼承力梁底部的箍筋之间设置侧筋,通过侧筋来分解整个承力梁的受力情况。而侧筋是受自然界中生物受力的启示研究得来。在自然界中可以观察到一种生物受力分解现象:当树根或草根的主根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通过根部的根须将力传给侧根,来减轻主根部所受的作用力,使主根得以承受更大的外力作用,从而提高主根的力学特性。本实用新型中,突出了仿生设计创新思想,将主根钢筋设想为树根的主根部,然后在主根钢筋的下端两侧面加一部分侧根钢筋,用侧根钢筋为主根钢筋分担一部分应力,同时由于侧根钢筋的存在,增加了承力梁的承剪界面尺寸,使复合材料的整体界面复合效应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普通承力梁的底部连接侧筋,能够有效的提高普通钢砼的力学性能,抗震性能更好;经仿生结构设计的钢砼抗压能力最大可提高135%;较普通结构钢砼承力梁的力学性能优越,抗震性能更佳; 侧筋位于底部且侧根钢筋之间形成的分叉角为90°时,其力学性能最优,具有最好的抗震性能; 侧筋结构的侧根钢筋承受部分压力,在侧根钢筋和钢砼的界面效应(承剪界面)共同作用下,使仿生钢砼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抗震性能有所改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被局部剥开混凝土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纵筋、箍筋以及侧筋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7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自动旋转机械手
- 下一篇:螺旋紧固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