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后悬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8337.8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肖利英;宋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于标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悬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后悬置。
背景技术
悬置的一项重要功能,即是对发动机进行限位。根据发动机输出动力的特性,悬置需要限制发动机4个自由度的位移,分别为前后位移,左右位移,上下位移和绕发动机曲轴旋转的位移。
一般,发动机有3-4个悬置。要实现对发动机4个自由度的限位,一般要求所有悬置共同作用。这样,每个悬置都至少设计2个方向以上的限位结构。这使每个悬置的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上升。
目前,暂未发现能够实现4个自由度限位的单个悬置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包括上骨架、下骨架,所述上骨架相对于所述下骨架能够进行运动,所述上骨架包括连接件、以及两个U形限位件,两个所述U形限位件为轴对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两端,两个所述U形限位件的开口均朝向所述连接件,所述下骨架两端分别嵌入两个所述U形限位件的开口内;所述下骨架设有用于限制上骨架向前移动的下骨架限位板,所述下骨架限位板位于所述上骨架一侧,所述上骨架设有用于限制上骨架向后移动的上骨架限位板,所述上骨架限位板位于所述下骨架一侧,所述上骨架限位板和所述下骨架限位板均位于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呈C形,且所述连接件的C形开口朝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骨架限位板位于所述上骨架中间位置处,所述上骨架限位板两个,两个所述上骨架限位板分别位于所述上骨架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骨架与所述下骨架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填充层为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骨架设有安装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螺栓至少为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骨架设有用于固定发动机的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孔至少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同一个悬置上同时实现4自由度的限位功能,结构简单、方便制造、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后悬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后悬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后悬置限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包括上骨架1、下骨架2,所述上骨架1相对于所述下骨架2能够进行运动,所述上骨架1包括连接件11、以及两个U形限位件12,两个所述U形限位件12为轴对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11两端,两个所述U形限位件12的开口均朝向所述连接件11,所述下骨架2两端分别嵌入两个所述U形限位件12的开口内;所述下骨架2设有用于限制上骨架1向前移动的下骨架限位板21,所述下骨架限位板21位于所述上骨架1一侧,所述上骨架1设有用于限制上骨架1向后移动的上骨架限位板13,所述上骨架限位板13位于所述下骨架2一侧,所述上骨架限位板13和所述下骨架限位板21均位于同一侧。
所述连接件11呈C形,且所述连接件11的C形开口朝上。
所述下骨架限位板21位于所述上骨架1中间位置处,所述上骨架限位板13为两个,两个所述上骨架限位板13分别位于所述上骨架1两端。
所述上骨架1与所述下骨架2之间填充有弹性填充层3,所述弹性填充层3为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下骨架2设有安装螺栓22,所述安装螺栓22至少为两个。
所述上骨架1设有用于固定发动机的螺纹孔14,所述螺纹孔14至少为两个。
上骨架1为运动部件(固定在发动机上,随发动机一起运动);下骨架2为固定部件(固定到车架上);橡胶体起减振缓冲作用,衰减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架上。
实现4自由度限位原理:
Z方向限位:当上骨架1上下方向运动时(Z方向),上骨架1的U形限位件12(上骨架涂黑处)与下骨架2的边缘(下骨架涂黑处)发生碰撞,从而对Z方向进行限位,见图3。
Y方向限位:当上骨架左右方向运动时(Y方向),上骨架的U形限位件12(上骨架涂黑处)与下骨架2的边缘(下骨架涂黑处)发生碰撞,从而对Y方向进行限位,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83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胀箱插拔式安装组件
- 下一篇:具有前后方向限位的发动机后悬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