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8826.3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8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祝爱民;祝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爱民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陈文福 |
地址: | 516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动力 高效能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关于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方式通常是使用砖混结构的化粪池来处理生活污水,但这类化粪池存在建设成本高、滤池流动性差、易发生短流及填料堵塞、去污效率低、需外加排水的动力系统等问题,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高性能污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去污效率高的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无动力的高效能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主体、进水端、出水端,包括:所述池主体包括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分隔一级沉淀池与二级沉腐池的第一隔舱板、以及分隔二级沉腐池与三级净化池的第二隔舱板;所述一级沉淀池内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三级净化池内壁上设有出水端;所述第一隔舱板上设有第一导流开窗,所述第二隔舱板上设有第二导流开窗;所述第一、第二导流开窗为高低错位设计;池主体内污水采用环流式泛水方式流通;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设有厌氧酸菌、生产甲烷菌,所述三级净化池自下而上设有微生物滤料层。
导流开窗上下错层,污水通过环流式泛水的流通方式流动,比传统的直流式泛水相比,本系统具有更加通畅的流动特性,有效增强本系统的去污能力。
生活污水经过三级滤池处理可有效净化水源。在一级沉淀池中,生活污水进行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厌氧酸菌的作用下,将部分不溶性有机物或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的小分子物质,在生产甲烷菌的作用下,将小分子物质进一步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在二级沉腐池中,生活污水进一步沉淀、水解酸化及厌氧消化;在三级净化池中,通过微生物的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更进一步地去除,去污效果优秀。
传统的化粪池由于存在池体的负压及沉积结块的阻挡,水体的流动无法自主进行,必须外加动力系统辅助排水,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但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三个滤池中的水体均处于流动状态,且滤池中的厌氧酸菌、生产甲烷菌、微生物滤料层具有渗透特性,不会阻挡水体的流动,整个系统不需外加排水动力装置,节能环保,符合当今社会的绿色能源主题。
所述三级净化池设有导流管和导流引升管,所述第一导流开窗的高度高于第二导流开窗。
生活污水从二级沉腐池经第二导流开窗流入三级净化池。由于第二导流开窗的位置较低,污水是自下而上地进入上流式三级净化池,且由于采用了导流管和导流引升管,污水会顺着导流管及导流引升管的方向流通,通过此管件的引导,克服了短流和填料堵塞的问题。
所述池主体的内壁上设有波浪形的突起。
波浪形突起与上下错层的导流开窗相互协同作用,使得污水在池体内部地流动性大大增强,并形成一个良性的稳定内循环通路,有效避免污水的局部集聚问题。
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顶部各设有一清污井;所述第一导流开窗和第二导流开窗设有网纱。
清污井的设置,实现了由人员从外部进入滤池内部的目的,为本装置后期的运转维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装置运转的定期检查及保养提供了条件;此外,调整生物菌种,也可通过清污井实现。
第一导流开窗和第二导流开窗设有网纱,通过网纱的阻挡,可防止一级沉淀池中的沉积物进入二级沉腐池,防止二级沉腐池的沉积物进入三级净化池。
所述进水端、出水端分别通过设置在一级沉淀池进水口、三级净化池出水口与池主体相连通;所述进水端上设有进水检查井,所述出水端上设有出水检查井。
由于进水端与出水端是本装置中水流量最密集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为此特设立两个独立的检查井,降低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维修难度。
所述一级沉淀池顶部还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顶部设有管罩;进水端底部设有进水储污部,出水端底部设有出水储污部;所述隔舱板顶部设有镂空区;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腐池、三级净化池通过第一导流开窗、第二导流开窗、以及镂空区相互连通。
由于三个滤池中的污水是流动状态的,因此不同滤池内的气压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且气压的变化又反作用且阻碍污水的流动,因此必须解决滤池内的气压平衡问题。隔舱板顶部的镂空区,使得三个滤池相互连通,保证滤池间的气压始终保持一致;一级沉淀池顶部的通气管,确保了滤池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相同的压力值,从而杜绝了气压阻碍污水流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爱民,未经祝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8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