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副翼驱动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9811.9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门振宇;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市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36 | 分类号: | B64C3/36;B64C13/28;B64D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副翼 驱动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副翼驱动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覆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传统的无人机副翼多采用连杆的方式来连接,由于连杆暴露在机身外面,产生阻力,影响飞行速度,同时采用钢丝绳来固定连杆也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机体产生的阻力的无人机副翼驱动连接结构,同时采用该结构,还可提高无人机整体的美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种无人机副翼驱动连接结构,包括圆形舵面、传动件、从动件,所述的传动件由圆形传动盘、传动杆组成,传动杆一端设有圆孔;从动件由从动件Ⅰ、动件Ⅱ组成,从动件Ⅱ一端开有方孔,从动件Ⅰ一端开有缺口,另一端卡合在从动件Ⅱ的方孔处,伸出部分为从动件Ⅱ的圆柱端;转动销从圆孔中穿过并固定,从动件固定安装在需要转动的舵面上。
进一步,所述的传动杆圆孔端为球头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简便,相比传统暴露在外部的副翼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将副翼的连接结构安装在机翼内,减少了飞机飞行中产生的阻力,提高了飞行速度,同时,还可以实现机翼的部分角度旋转,使得飞机在空中调整姿态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无人机副翼驱动连接结构,包括圆形舵面1、传动件、从动件,所述的传动件由圆形传动盘2、传动杆3组成,传动杆3一端设有圆孔;从动件由从动件Ⅰ4、动件Ⅱ5组成,从动件Ⅱ5一端开有方孔,从动件Ⅰ4一端开有缺口,另一端卡合在从动件Ⅱ5的方孔处,伸出部分为从动件Ⅱ5的圆柱端;转动销6从圆孔中穿过并固定,从动件固定安装在需要转动的舵面上;所述的传动杆3圆孔端为球头状。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圆形舵面1安装在舵机上,圆形传动盘2通过螺栓安装在圆形舵面1上,转动销6安装在圆孔中并固定,从动件固定安装在需要转动的舵面上,机翼安装时,将圆形传动盘2的圆孔端及转动销6对准从动件Ⅰ4,并插入缺口中,在舵机的带动下,通过转动销6拨动从动件Ⅰ4,从而将动作传递到副翼上。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市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淮北市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98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熄火保护卡式安全阀
- 下一篇:微细线漆包机在线拉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