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包扎手腕上长直伤口的创可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0586.0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6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曾丹;朱德其;冯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10 | 分类号: | A61F1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包扎 手腕 上长直 伤口 创可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伤口包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包扎手腕上长直伤口的创可贴。
背景技术
目前,对创伤的包扎,传统的方式是先在创伤处敷药,然后覆盖棉纱,再用胶布固定,对于轻微创伤,工序则有些复杂。后来人们对此进行了改进,因此药具柜台上也就出现了人们常用的创可贴,由于它使用特别方便,现在它已成为人们家庭药箱中的常用药具。
创可贴又名“止血膏药”,具有止血的功能,护创作用。由于创可贴的结构限制,创可贴只能用于小块的创伤应急治疗,从而起到暂时的止血的作用。
如图1所示,传统的创可贴的整体形状为“—”字形,它由一条长方形的胶布,中间附以小块涂有药物的纱布构成。这种结构的创可贴对于肢体绝大部分伤口均有良好的疗效,但是呈直线状且很长的伤口若出现在手腕上,不仅需要很多这种创可贴才能将伤口贴完,而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将手腕上的长直伤口包扎完毕。这些创可贴交叉重叠的贴在手指上,整体上看十分难看,而且这些创可贴容易掉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包扎牢固、包扎时间短的用于包扎手腕上长直伤口的创可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包扎手腕上长直伤口的创可贴,它包括胶布、不干胶I和不干胶II,不干胶I和不干胶II均垂直于胶布设置在胶布底部,胶布顶部设置有药棉层,所述的药棉层顶部覆盖有药层,药棉层呈长条形状。
所述的不干胶I和不干胶II均设置在胶布的中间部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胶布两端分别设置有不干胶I和不干胶II,不干胶I和不干胶II均能缠绕手腕一圈,从而使药层紧贴伤口,使创可贴不易掉落,具有包扎牢固的特点。(2)设置在胶布顶部的药棉层呈长条形状,药棉层顶部的药层可以一次性将长直伤口覆盖在药层下,无需采用多个创可贴包扎,这样节约了包扎时间,整体上看也美观。
附图说明
图1 为为现有技术的创可贴;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 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中,1-胶布,2-不干胶I,3-不干胶II,4-药棉层,5-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包扎手腕上长直伤口的创可贴,它包括胶布1、不干胶I2和不干胶II3,不干胶I2和不干胶II3均垂直于胶布1设置在胶布1底部,胶布1顶部设置有药棉层4,所述的药棉层4顶部覆盖有药层5,药棉层4呈长条形状;不干胶I2和不干胶II3均设置在胶布1的中间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先将带有长直伤口的手腕伸出,找到该伤口后将本创可贴的药层5紧贴覆盖在伤口上,然后将不干胶I2和不干胶II3分别缠绕在该手腕上,不干胶I2和不干胶II3均能缠绕手腕一圈,从而使药层紧贴伤口,使创可贴不易掉落,从而完成对伤口的包扎。无需采用多个创可贴包扎,这样节约了包扎时间,整体上看也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05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