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流环、发动机防冰装置以及涡扇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1739.3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唐鸿宇;王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047 | 分类号: | F02C7/047;F01D2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2011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发动机 装置 以及 | ||
1.一种分流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壳体、内层壳体、介于所述内层壳体与所述外层壳体之间的至少一条扰流肋,其中:
所述外层壳体、所述内层壳体与所述扰流肋之间形成中空的流体通道;
所述流体通道的进流口与出流口中至少出流口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上,或者,所述流体通道的进流口与出流口中至少出流口为所述外层壳体边沿与所述内层壳体边沿之间的缝隙所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与所述内层壳体形成所述分流环的头部,所述流体通道的进流口与出流口均设置在所述内层壳体上,且所述外层壳体与所述内层壳体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贯穿所述外层壳体、所述扰流肋以及所述内层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所述内层壳体两者均为旋转体状且两者的轴心线相重合,所述扰流肋呈条形,且所述扰流肋的最大延展方向与所述内层壳体的周向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肋在所述内层壳体径向方向上的尺寸为0.5cm~1.5cm,在所述内层壳体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为0.5cm~1.5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与所述外层壳体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排所述扰流肋,每排所述扰流肋包括至少两条所述扰流肋,相邻的两排所述扰流肋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的两条所述扰流肋之间的间距也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肋采用插接或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内层壳体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内层壳体的外表面的轮廓线呈圆台状,所述扰流肋在所述内层壳体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为π/6*R,其中:R为所述内层壳体外表面上与所述扰流肋相连接的区域的半径的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流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所述扰流肋在所述内层壳体轴向方向上的间隔为4cm~6cm,与所述内层壳体的外表面上半径相同区域连接的所述扰流肋之间的间隔为π/12*R。
9.一种发动机防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分流环,还包括热空气生成装置、阀门、入流管以及出流管,其中:
所述热空气生成装置的热空气出口通过所述入流管与所述分流环内流体通道的进流口相连通,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入流管上且能控制所述入流管的导通面积;
所述分流环内流体通道的出流口与所述出流管相连通,所述出流管的出气端口朝向所述分流环内。
10.一种涡扇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涵空气流道、外涵空气流道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防冰装置,其中:所述分流环介于所述内涵空气流道、所述外涵空气流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17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站
- 下一篇:防溢流的三轮车镀锌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