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悬挂、超载保护、缓冲于一体的轿顶反绳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2468.3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5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洁;杨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志洁;杨文君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超载 保护 缓冲 一体 轿顶反绳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轿顶反绳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升降电梯反绳轮装置其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形形色色,有的通过支架简单的安装在上梁下方,有的通过若干支架、钢板和橡胶或弹簧组成一个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而且笨重的组合体安装在轿厢架上梁上方,也有的通过绳轮支架直接焊接在上梁上方,还有的可以让绳轮不受限制的转动,等等,所有这些,它们均未集成超载保护装置和绳轮角度可调、调好后可固定以及悬挂与缓冲于一体。通常超载保护装置均安装在底盘上,但超载保护的对象,本质上就是保障曳引机的曳引能力,也就是说,要保证曳引轮两侧的钢丝绳张力符合曳引条件。超载保护装置安装在底盘上,它反映不出下底盘、轿厢架及其附件的重量,也反映不了导轨导靴副的摩擦力,就是说它没有真实的反映出曳引轮承受的轿厢侧的载荷;同时安装调试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超载保护更合理、安装调试更方便、能有利于改善电梯运行性能的集悬挂、超载保护、缓冲于一体的轿顶反绳轮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悬挂、超载保护、缓冲于一体的轿顶反绳轮装置,包括反绳轮、反绳轮防护罩、遮尘板、反绳轮左侧板、反绳轮右侧板、反绳轮轴卡板和绳轮底架,反绳轮置于反绳轮防护罩中,反绳轮其轴两端分别连接反绳轮左侧板和反绳轮右侧板,并通过反绳轮轴卡板卡接固定,反绳轮左侧板和反绳轮右侧板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反绳轮防护罩,上述反绳轮左侧板与反绳轮右侧板之间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绳轮底架,绳轮底架为U型结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轿厢架上梁上的反绳轮调节板和设置在轿厢架上梁下方的弹簧缓冲器,该弹簧缓冲器包括一个压力弹簧和两个聚氨酯胶垫,上述两个聚氨酯胶垫分别嵌入压力弹簧的端部,压力弹簧和聚氨酯胶垫位于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上垫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轿厢架上梁下方的安装座,拉杆从下至上依次穿过下垫板、聚氨酯胶垫、压力弹簧、上垫板、轿厢架上梁、反绳轮调节板及绳轮底架。其上端通过轴销与绳轮底架的固定闩住,下端通过轴销和开口销限位;还包括一个超载保护开关装置,该超载保护开关装置包括一个通过螺钉固定在拉杆末端的设置有一个接近开关的开关架和一个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垫板上的开关感应板架,开关感应板架上通过螺钉固定一个可调整的开关感应板,上述开关感应板与接近开关感应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悬挂、超载保护、缓冲于一体的轿顶反绳轮装置,其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而不受载荷大小和安全钳操纵机构安装方式不同的影响,还因其设置有反绳轮调节板,反绳轮装置可根据对重装置位置进行角度调整,并调整好后可固定,因而反绳轮装置具有了灵活应变的功能,这可保证钢丝绳角度始终保持不变,有利于电梯运行性能的改善;由于弹簧缓冲器是属于完全蓄能型的弹性元件,压缩永久变形很小,而且其载荷与形变的特性是线性的,用它来反映载荷,进而控制载荷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并将它连同超载保护开关装置置于轿顶,使得安装调试变得极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悬挂、超载保护、缓冲于一体的轿顶反绳轮装置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悬挂、超载保护、缓冲于一体的轿顶反绳轮装置的左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悬挂、超载保护、缓冲于一体的轿顶反绳轮装置,包括一个反绳轮10、一个反绳轮防护罩20、一个遮尘板30、一个反绳轮左侧板40a、一个反绳轮右侧板40b、两个反绳轮轴卡板50、一个绳轮底架60、一个反绳轮调节板60a、一套弹簧缓冲器70和一套超载保护开关装置200,上述反绳轮10置于反绳轮防护罩20中,遮尘板30通过螺钉固定在反绳轮防护罩20上,反绳轮10其轴两端分别通过反绳轮轴卡板50固定连接反绳轮左侧板40a和反绳轮右侧板40b,反绳轮左侧板40a通过螺钉与反绳轮防护罩20固定连接,反绳轮右侧板40b也通过螺钉与反绳轮防护罩20固定连接,反绳轮10、反绳轮左侧板40a和反绳轮右侧板40b均位于反绳轮防护罩20内,反绳轮左侧板40a与反绳轮右侧板40b之间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个绳轮底架60,绳轮底架60为U型结构,反绳轮调节板60a置于轿厢架上梁上平面上,通过螺栓与轿厢架上梁1固定连接,其作用是调节反绳轮10的角度与曳引轮对齐,调好后用螺栓与轿厢架上梁1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志洁;杨文君,未经罗志洁;杨文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2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