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余热回收系统的直燃式燃油/气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2502.7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2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0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余热 回收 系统 直燃式 燃油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炉,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系统的直燃式燃油/气热风炉。
背景技术
热风炉作为热动力机械的热风炉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现有的热风炉分为直燃式和间接式,根据燃料分又可分为燃煤、燃生物质、燃油(气)等。
而在日常使用中,热风炉的尾气直接排放,导致大量的能源损耗,而一些结构复杂的尾气余热回收装置,成本较高,同时,如果直接加入一些尾气余热回收装置也会使得燃气系统的尾气阻力增加,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压头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热风炉尾气直接排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系统的直燃式燃油/气热风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余热回收系统的直燃式燃油/气热风炉,包括燃烧室,燃烧室的烟气出口连接有第二混合室,第二混合室的烟气的出口连接有第三混合室,第三混合室的烟气出口连接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减小尾气阻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所述的第三混合室下方还设置有冷风鼓风机,第三混合室的上方设置有与燃烧室的烟气进口相连通的冷空气出口。
为了便于回收余热,降低成本,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依次与第三混合室连通的第一回收室和第二回收室,所述的第一回收室的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混合室相连通,第二回收室具有烟气排放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余热回收系统的直燃式燃油/气热风炉,利用第三混合室下方增设的冷风鼓风机以及后续的余热回收装置,实现了热风炉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和处理,结构简单,成本低,适于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室、3、第二混合室,4、第三混合室,5、冷风鼓风机,6、第一回收室,7、第二回收室,8、烟气排放口,9、冷空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余热回收系统的直燃式燃油/气热风炉,包括燃烧室1,燃烧室1的烟气出口连接有第二混合室3,第二混合室3的烟气的出口连接有第三混合室4,第三混合室4的烟气出口连接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第三混合室4下方还设置有冷风鼓风机5,第三混合室4的上方设置有与燃烧室1的烟气进口相连通的冷空气出口9。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依次与第三混合室4连通的第一回收室6和第二回收室7,所述的第一回收室6的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混合室3相连通,第二回收室7具有烟气排放口8。
工作原理:燃烧室1产生的高温烟气至高温烟气扩散区,经燃烧室1的烟气出口进入第二混合室3,再排至第三混合室4,由于第三混合室4接有冷风鼓风机,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三混合室4内的烟气,第三混合室4内的部分冷空气还可以在通入燃烧室1内循环利用,提供燃烧能量,第三混合室4内的剩余烟气排至余热回收装置,依次经第一回收室6和第二回收室7,由于回收室6内的气体已经过多步降温处理,其热空气温度相对是低于第二混合室3内的烟气温度的,因此回收室6内的热空气可通入第二混合室3内作为降温资源,节约成本,第二回收室7的上方还可根据需要通过增设鼓风机,通入冷空气进一步降低最终排出的烟气温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奥琳斯邦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2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