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2823.7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9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70;A61B17/9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位 整体 膨胀 式椎间 融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脊柱疾患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可形变的膨胀融合器由于具有创伤小、安装方便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代表性的如B-twin膨胀式椎间融合器、台湾全合椎体支柱块等,但使用中也暴露出以下不足,如有的膨胀间融合器膨胀后对触面仅能提供几处“点支撑”,接触面积小,易应力集中骨质吸收“下陷”,造成术后远期椎间高度丢失,可能导致椎间孔狭窄卡压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而影响疗效;有的膨胀撑开处强度较差,可能发生断裂;还有的膨胀融合器仅为前端一端膨胀,前端产生膨胀撑开而后端不能形变,椎体的前后方受力难以均匀一致,融合器在椎间隙内的位置不理想时膨胀撑开后易发生移位,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差。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另辟蹊径设计一种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既能提供更大的接触面面积及良好支撑减少下陷,又可增加其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保持理想的状态实现脊柱融合以提高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包括有置入器械,所述的置入器械上活动连接有融合器,其中:所述的融合器包括有形变外壳,所述的形变外壳内连接有内旋转杆,所述的置入器械包括有外控制管,所述的外控制管内设置有内连接管,所述的外控制管外设置有限位档管,所述内连接管的一端与形变外壳的尾部相连,所述的内连接管的另一端有平台,内旋转杆连接驱动手柄。
进一步地,上述的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其中:所述的形变外壳包括有前撑开部,所述前撑开部通过中部连接端连接有后形变部,所述前撑开部设有上端面与下端面,所述中部连接端设置有滑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其中:所述的形变外壳的尾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外控制管的前端设置有主凸台,所述形变外壳与外控制管相接触时,所述凹槽与主凸台相连。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其中:所述的凹槽内分布有内螺纹孔,所述的内连接管前端设有对应螺纹。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其中:所述内旋转杆的尾端设置有内六方孔,所述驱动手柄的前端为六方形前端。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其中:所述的驱动手柄尾端连接有把手。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其中:所述形变外壳的前撑开部顶端设置有副凸台,所述内旋转杆侧面设置与副凸台接触的平面,所述内旋转杆前端设置有小凹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其中:所述外控制管外分布有螺纹,限位档管内分布有对应螺纹。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其中:所述的内旋转杆横截面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该椎间融合器形变外壳前撑开部、中部连接端和后形变部在内旋转杆转动后发生不同程度膨胀,实现与椎体的下终板和上终板的弧形面形成良好接触并限位。这样,既能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及良好的支撑减少下陷,又能防止融合器出现不必要的移位,增加该融合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再者,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可以广泛适用于多种脊柱融合手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防移位整体膨胀式椎间融合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融合器端面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融合器撑开状态构造示意图。
图4是融合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2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