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束主干分支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3332.4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葛永扣;陈平健;赖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鑫美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2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36310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干 分支 接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主干与分支的接线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线束主干分支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线束中有很多一根主干线上需要接多个分支接点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分支节点处大都采用的主要接线方法为:先把主干电线需要与分支电线接线的地方剪断,把剪断处的两个线头绝缘皮剥掉,把导体部分重叠在一起,然后再把需要接线的分支电线的导体部分放在重叠的主干导体上,用接线端子进行压接来完成主干上分支点的接线,如图1所示。这种接线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把主干剪断剥头后再叠加起来浪费电线;2、增加接点处的导体电阻,使得电线载电流量下降,影响电线的导电性能;3、使接点处变粗影响线束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产品安全可靠、生产效率高、节约成本的线束主干分支接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线束主干分支接线结构,包括主干线和分支线,所述的主干线上设有多个中剥段,所述的分支线连接在中剥段处,所述的中剥段包括主干线芯,所述的分支线包括分支段a和分支段b,所述的分支段a和分支段b成一定角度连接,所述的分支段a连接在主干线芯,且与主干线芯平行设置。
每个所述中剥段处连接有至少一个分支线。
所述的分支段a和分支段b间的夹角α的范围满足90°<α<180°。
所述的分支段a通过压接端子与主干线芯连接。
所述的压接端子为U形铜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产品质量高。本实用新型线束结构通过中剥段连接主干线和分支线,保证了电线内部铜丝完整,同时中剥段的中剥位置端面平整,配合后续接线的压接打卡,有利于降低电线阻抗,减少发热量,有利于承载高电流,导电性能好,安全可靠。
(2)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中剥段通过中剥工艺获得,可以根据图纸要求通过中剥下线设备实现批量自动下线,接线压接方便,减少人为计算接点间距时间,方便现场工人生产,因每人负责的工序减少,提高效率。
(3)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中剥段由主干线在接点处将表面的塑料绝缘层剥掉而形成,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同时采用中剥方式有利于工艺人员制定中剥下线资料,运用中剥下线设备来控制整条电线及中剥段的尺寸,避免尺寸误差,使线束后续接线长度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主干线与分支的接线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干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2-图3所示,一种线束主干分支接线结构,包括主干线1和分支线2,所述的主干线1上设有多个中剥段5,所述的分支线2连接在中剥段5处。中剥段5的形成方式为:把整条主干电线有分支接线的接点处,按照图纸工艺尺寸把接点处表面的塑料绝缘层通过中剥工艺剥掉露出电线铜芯,从而形成中剥段。每个中剥段5处连接有至少一个分支线2,所述的中剥段包括主干线芯,所述的分支线包括分支段a和分支段b,分支段a仅包括线芯,分支段b包括线芯和包覆在线芯外的绝缘体。所述的分支段a和分支段b成一定角度连接,所述的分支段a连接在主干线芯,且与主干线芯平行设置。所述的分支段a和分支段b间的夹角α的范围满足 90°<α<180°,防止线路接触形成短路。所述的分支段a通过压接端子4与主干线芯连接。所述的压接端子为U形铜端子。通过中剥段保障电线内部铜丝完整,且通过中剥工艺的中剥位置端面平整,配合后续接线的压接打卡,有利于降低电线阻抗,减少发热量,有利于提高主干电线的载流量,接点处导电性能好,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鑫美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漳州鑫美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3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