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风气化炉内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5182.0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0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苏先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先进 |
主分类号: | F24B1/195 | 分类号: | F24B1/195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420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风 气化 内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炉具,具体为一种回风气化炉内胆。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取暖广泛使用木柴、秸秆、废弃香茹袋料等作为燃料,而使用这些燃料取暖的炉具设计,耗柴量大,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且热效率低,烟雾大,或者热量不能充分利用,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风气化炉内胆,能够克服以上缺点,充分燃烧燃料,使用燃料较少,且能够充分利用火燃烧所产生的热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风气化炉内胆,包括胆体,所述胆体为夹层,外层为原柱状结构,内层右下至上依次为漏灰管道、炉桥、燃烧室,胆体的上方设有聚火盆,炉桥上方的胆体壁上设有加柴口,所述燃烧室的壁上设有多个通风孔,通过通风孔使得胆体内层与夹层相连通,所述聚火盆的中部与燃烧室相通,聚火盆内固定设有多个金属柱。
所述通风孔的孔径为1-2cm。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通风孔,在燃料燃烧时,空气通过胆体的夹层和通风孔进入到燃烧室,对燃料进行二次供氧,使得燃料能够充分燃烧。
所述金属柱焊接到聚火盆内,金属柱采用铸铁制备而成,其高度根据需要设置,一般不高于聚火盆上边缘的高度。由于在聚火盆内设置金属柱,由于金属的传热效果好,可以促进热量的传导,同时促进聚火盆内的热对流及热辐射,充分利用热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燃料产生的能量。
所述燃烧室的上方为圆台状,且与聚火盆连接处的口径相对于下方的口径较小。圆台状设计有利于火头的聚集,防止热量的散失。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通风孔,有效避免了燃料在炉胆内燃烧时因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情况的发生,防止供氧不足;另外对于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聚火盆及金属柱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利用,防止热量散失和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风气化炉内胆,结构设计合理,燃料燃烧充分,热能利用率高,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回风气化炉内胆,包括胆体1,所述胆体为夹层,外层为原柱状结构,内层右下至上依次为漏灰管道2、炉桥3、燃烧室4,胆体的上方设有聚火盆5,炉桥3上方的胆体壁上设有加柴口6,所述燃烧室的壁上设有多个通风孔7,通过通风孔使得胆体内层与夹层相连通,所述聚火盆5的中部与燃烧室4相通,聚火盆内固定设有多个金属柱8;所述通风孔的孔径为1-2cm。所述金属柱焊接到聚火盆内,金属柱采用铸铁制备而成。所述燃烧室4的上方为圆台状,且与聚火盆连接处的口径相对于下方的口径较小。
使用时,直接把燃料从加柴口放进炉桥上的燃烧室内进行燃烧,燃烧过程中通过光比炉桥下方的进风口,使得空气从夹层经通风孔进入到燃烧室中,促进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热量达到聚火盆时,一部分被直接吸收,另一部分通过金属柱进行热传导,同时由于多个金属柱及聚火盆的相互配合,可促进聚火盆内的热对流及热辐射,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燃料产生的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先进,未经苏先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51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