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5492.2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6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贲;刘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18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插拔力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可靠长寿命低插拔力连接器大量使用的接触件种类较多,使用比较广泛的有刚性插针和弹性插孔(开槽结构、线簧孔)的组合以及刚性插孔和弹性插针(麻花针)的组合。这几种方式的接触件各有优点和缺点:开槽插孔结构简单,有效接触长度长,可靠性高,但接触件插拔力较大,难以降低(通常不小于0.5N),插拔寿命通常为500次;线簧孔虽然具有比较小而稳定的分离力,但其簧丝强度不高,易发生断丝,插拔寿命也难以提高;弹性插针(麻花针)接触件可靠性高,但针头强度较低,而且麻花针接触件的有效接触长度比较短(通常不大于0.6mm),在机柜连接器中难以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主要由插头和与插头相匹配的插座组成,所述插头中设置有弹性插孔接触件,所述弹性插孔接触件由护管、簧片式接触片和插孔引脚构成,所述簧片式接触片内置于所述插孔引脚内,并通过所述护管限位。
所述簧片式接触片整体呈向内折弯形状,在簧片式接触片的中部形成中部背面,在前端设有对接接触部位,在尾端设有限位槽。
所述簧片式接触片的前端两侧设有支点。
所述簧片式接触片前端的对接接触部位为圆滑过渡结构。
所述插孔引脚前端设有前端入口,侧面设有侧面缺口,中部设有限位台阶,后端设有环形槽。
所述簧片式接触片的限位槽与插孔引脚的限位台阶配合形成支撑。
所述簧片式接触片与所述插孔引脚的侧面缺口接触形成支撑。
所述簧片式接触片的中部背面与所述护管的内壁形成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插孔接触件结合简支梁原理,针孔配合位置为简支梁的一个外端,插合时产生正压力较小使得接触件可获得较小的插拔力,同时插拔摩擦也较小使得插拔寿命得以提高。本实用新型既具有开槽插孔有效接触长度长的优点,也具有线簧孔插拔力低的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簧片式接触片可经模具成型,一致性较好,使得最终插孔接触件的插拔力稳定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之内;
(2)接触片与插孔为分体式结构,使得可以对非对接摩擦部位的插孔引脚本体镀金层厚度减薄,以降低生产成本;
(3)连接器的插拔力显著降低,插拔寿命提高至5000次以上;
(4)接触件的接触部位位于接触件的靠前位置,接后可以获得比较大的有效接触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与插座插合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弹性插孔接触件的平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插孔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簧片式接触片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簧片式接触片的另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孔引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头,2-插座,11-弹性插孔接触件,21-插针接触件,111-护管,112-簧片式接触片,113-插孔引脚,1121-中部背面,1122-支点,1123-限位槽,1124-对接接触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
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插拔力连接器,主要由插头1和与插头1相匹配的插座2组成,所述插头1中设置有弹性插孔接触件11,所述弹性插孔接触件11由护管111、簧片式接触片112和插孔引脚113构成,所述簧片式接触片112内置于所述插孔引脚113内,并通过所述护管111限位。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簧片式接触片112整体呈向内折弯形状,在簧片式接触片112的中部形成中部背面1121,在前端设有对接接触部位1124,在尾端设有限位槽1123。
如图4所示,所述簧片式接触片112的前端两侧设有支点1122。
所述簧片式接触片112前端的对接接触部位1124为圆滑过渡结构。在使用时与所述插座2中的插针接触件21配合形成导向,所述插针接触件21与所述簧片式接触片112接触后将簧片式接触片112前端撑开,并在对接接触部位1124处获得正压力,形成电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54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86型暗装开关或插座用面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