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灰气体的分级净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7728.6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莉;龚欣;郭晓镭;代正华;许建良;于广锁;刘海峰;王辅臣;王亦飞;周志杰;梁钦锋;李伟锋;王兴军;郭庆华;刘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熠能燃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余化鹏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分级 净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净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含灰气体的分级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含灰气体在进入后续工段或排入大气前,往往需进行净化处理,以满足工业生产和大气排放对气体中含灰量的要求。根据工艺性质和要求以及气体中灰颗粒的理化特点,实际工业过程已形成了不同的含灰气体净化工艺。
湿式洗涤除尘对大于1μm的细灰有相对较高的脱除效率。当含灰气体中灰的比重不很高、细灰含量较多但小于1μm的超细灰含量较低、灰颗粒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且除尘后对于气体中的含灰量的要求较低,可以选择湿式洗涤除尘装置,例如:对煤等固态含碳物质的热转化过程产生的气体,多选择所述的工艺。但是,当含灰气体中灰含量较高、小于1μm的超细灰占比重大且细灰颗粒的疏水性较强时,上述工艺很难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例如:采用高灰分煤通过粉煤加压气化生产洁净合成气,就不适用上述工艺。
现有技术中,对于气体中小于1μm超细颗粒的脱除,主要途径是在除尘设备前设置预处理设施,使其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长大成较大颗粒后加以脱除。但是该工艺的脱除效果不佳,含尘气体中小于1μm超细颗粒的脱除效率不足60%,处理得到的清洁合成气中的细灰的含量为150mg/m3,大于要求的关于清洁合成气中细灰含量小于1mg/Nm3的标准,并且该方法容易引起湿式洗涤净化工艺的设备的堵塞现象,进一步影响了处理效果,从而严重影响工业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灰气体中灰 含量较高、小于1μm的超细灰占比重大且细灰颗粒的疏水性较强的含灰气体的处理效率不高,处理后气体中的1μm以下超细灰的比例大,且容易引起净化工艺的设备的堵塞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含灰气体的分级净化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含灰气体的分级净化设备大大提高了含尘气体中小于1μm超细颗粒的脱除效率,脱除效率达95%以上,处理得到的清洁合成气中的细灰的含量为1.0mg/Nm3以下,同时不会引起泡沫洗涤器的堵塞,工艺简单方便,能够满足不同工业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含灰气体的分级净化设备,所述的分级净化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喷淋塔、一文氏管洗涤器、一分离器和一泡沫洗涤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喷淋塔可以为单独的喷淋塔,也还可以为和上游工序的其他设备耦合的喷淋塔,所述的上游工序是指本领域含灰气体的净化工艺的常规的上游工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喷淋塔为本领域常规的喷淋塔。所述的喷淋塔较佳地包括一喷淋塔塔体、一喷淋层、一第一液体进口、一第一气体进口、一第一气体出口和一第一废水出口。较佳地,所述的喷淋层位于所述的喷淋塔塔体的上部,且与所述的第一液体进口相连通。较佳地,所述的第一气体进口和所述的第一液体进口均位于所述的喷淋塔塔体的侧边,所述的第一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的第一液体进口的下方。较佳地,所述的第一气体出口位于所述的喷淋塔塔体的顶部。较佳地,所述的第一废水出口位于所述的喷淋塔塔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文氏管洗涤器又称文丘里洗涤器。所述的文氏管洗涤器为本领域常规的文氏管洗涤器。
较佳地,所述的文氏管洗涤器包括一洗涤部、一合成气管、一个灰水管和一出气管。较佳地,所述的合成气管位于所述的洗涤部的一侧边;所述的出气管位于所述的洗涤部的另一侧边;所述的灰水管位于所述的洗涤部的顶部;所述的灰水管的喷水口和所述的合成气管相互连通,所述的合成气管内 设置有一个套管,所述的灰水管的喷水口与所述的套管的进气口相对,所述的灰水管的近邻所述的喷水口处设置有一个旋流器;所述的套管沿着气流方向包括依次相连的一个渐缩部、一个喉颈部和一个渐扩部,所述的渐缩部的口径沿着气流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的喉颈部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渐扩部的口径沿着气流方向逐渐增大。
更佳地,所述的合成气管的直径为D,且所述的合成气管的直径D为300-800mm。所述的灰水管的喷水口距离所述的喉颈部的长度H1更佳地为0.1D~0.2D,进一步更佳地为0.15D。所述的喉颈部的长度H2更佳地为0.1D~0.2D,进一步更佳地为0.15D。所述的旋流器距离所述的灰水管的喷水口的距离H3更佳地为0.1D~0.2D,进一步更佳地为0.15D。所述的渐扩部的长度H4更佳地为0.5D~4.2D,进一步更佳地为2.5D。所述的喉颈部的直径D1更佳地为0.2D~0.5D,进一步更佳地为0.3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熠能燃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熠能燃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7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