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7849.0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1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佩卡·罗伊维奥;尔基·内格基;于尔基·凯斯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奇钢铁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96 | 分类号: | E04C2/296;E04C2/32;E04C2/52;B32B27/40;B32B27/42;B32B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张英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所述构件包含第一表面板件,第二表面板件和位于这些板件之间的,所述第一表面板件和所述第二表面板件粘附至其上的隔热层。
背景技术
金属涂覆的夹心型建筑构件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墙壁和天花板结构。
现有技术已知这些建筑构件,其中多层结构由表面板件和其间的隔热材料,如矿物棉或发泡PUR/PIR/EPS隔热材料构成。在现有技术中,这种建筑构件的承重能力通过压型(profiling)一个或两个表面板件而增加,如出版物WO2007/144863中所公开的。可替代地,承载能力通过在建筑构件内部放置支撑框架而增加,如出版物WO2011/073535中所公开的。用于增加建筑构件承重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增加表面板件的厚度。
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的问题是,它们不适合于生产无需外部增强物或隔热层内部的支撑框架,或者无需增加表面板件的厚度,本身用作承重天花板、墙壁或地板构件的大尺寸建筑构件。仅为表面板件提供轮廓并不足以实现大尺寸构件所需的承重能力,并且由于这个原因,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大型构件并不允许在无支撑结构下获得足够的跨距长度。由添加支撑框架或增加表面板件的厚度产生的问题是建筑构件的沉重重量,增加的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由制造过程所带来的限制。
在现有技术建筑构件中,隔热层(PUR/PIR)在表面板件之间发泡并且所述表面板件仅通过粘合剂粘合附连至所述隔热层。因此,表面板件和隔热层之间没有产生复合效应,但是表面板件和所述隔热层起到了通过隔热层的粘合作用保持在一起的单独结构的作用。这并未对建筑构件提供允许其用作大型构件而无单独的支撑结构的特性。
上述问题对于中等尺寸的构件并不会出现,但它们会在将要制造无单独支撑格栅的大尺寸构件时出现。由于上述原因,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对于制造旨在用于实现尽可能长的跨距长度和在变化的负载作用下的长期强度的大尺寸构件而言,已经是不利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构件,其适用于天花板、地板和墙壁结构,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以下的特征部分的建筑构件而实现,所述建筑构件包括第一表面板件,第二表面板件和位于其间的隔热层,所述第一表面板件和第二表面板件粘附至所述隔热层,并且所述建筑构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表面板件是复合板件并包括多种形状,所述形状在所述复合板件和所述隔热层之间产生复合效应并且防止所述隔热层在三个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复合板件移动。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公开于以下优选实施方案中。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中所用的隔热材料是聚氨酯(PUR)或聚异氰脲酸酯(PIR)。
优选地,所述复合板件包括纵向折叠,所述纵向折叠防止所述复合板件在横向方向上相对于折叠移动。
优选地,抵靠所述隔热层设置的所述纵向折叠的至少一个表面,提供有处于相对于彼此的固定距离并横向于所述纵向折叠的纵向方向的横向折叠形式的表面轮廓,用于防止所述复合板件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纵向折叠移动。
优选地,所述纵向折叠有开槽并且包括底部和连接至所述底部的至少一个腹板,所述腹板将所述底部连接至所述复合板件。
优选地,所述纵向折叠从所述复合板件朝向所述隔热层内部加宽(W2>W1)并且防止所述复合板件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折叠移动。
优选地,所述纵向折叠的所述腹板和所述底部通过侧面折叠连接,形成所述侧面折叠使得它们相对于所述腹板突出,并且其特征在于横向于所述纵向折叠的纵向方向的所述横向折叠安置在所述侧面折叠上并在其顶部延伸。
优选地,热回收管道被整合在所述隔热层中,靠近外部表面板件,流体在所述管道内循环就是从外部空气中吸收热量。
优选地,在所述隔热层的附近,靠近内部表面板件,具有整合的热分配管道,流体在其中循环以将热量递送至所述建筑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奇钢铁公司,未经罗奇钢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7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打击环保自洁型仿古琉璃瓦
- 下一篇:空心砌块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