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齿轮内孔珩绞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8453.8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许智慧;林天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中意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00 | 分类号: | B23D7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徐永雷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齿轮 内孔珩 绞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齿轮在热处理氮化后精密加工内孔的珩绞刀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小齿轮内孔珩绞刀具,属于机械部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种齿轮热处理采用氮化处理,氮化硬度≥600HV1,氮化深度≥0.25mm,齿轮的精度等级要求DIN3962~8级,此零件的加工难度在于内孔尺寸端面跳动<0.03。由于要求精度较高,工艺安排在热后内圆磨上加工,磨内孔时采用节圆定位方式,这样能较好地保证孔对节圆的同心度。该齿轮在磨内孔工序时,采用四爪卡盘和Φ3量棒进行定位夹紧且保证齿轮节圆的跳动≤0.035mm。在加工过程中,由于该齿轮模数小,又是斜齿,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保证产品加工精度,同时为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必须采取合理而经济的方法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小齿轮内孔珩绞刀具,其结构简单,加工内孔操作简便、快捷、高效,可靠性好,可满足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小齿轮内孔珩绞刀具,包括刀体部和刀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部外圆表面上铣削有若干道相互平行螺旋排屑槽和两道相互平行的环形沟槽,刀体部被两道环形沟槽分割为刀体前端部、刀体主体部和刀体后端部;所述刀柄部上设有销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珩绞刀具的材料采用45号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体前端部的前端设有斜导向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导向部的导向角度为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排屑槽与刀体部轴向的夹角为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体部外圆表面上设有淬硬层,淬硬层之上设有磨粒电镀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淬硬层的深度为0.8~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淬硬层的表面硬度为HRC48~5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磨粒电镀层为CBN磨粒电镀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BN磨粒电镀层的磨粒采用80#CBN磨粒,磨粒埋入率为70%~85%,磨粒电镀层的表面粗糙度不低于0.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以45号钢为基体,材料易得,价格便宜。
(2)本实用新型刀体部的外圆表面上设有淬硬层和CBN磨粒电镀层,提高了刀具的寿命与耐用度,且加工出来的内孔表面粗糙度好。
(3)本实用新型刀体部前端设有斜导向部,方便刀具导入内孔,提高加工时的便利与准确性和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刀体部的外圆表面上开有若干道螺旋排屑槽,使铰削过程中冷却、排屑更充分。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内孔操作简便、快捷、高效,可代替传统的齿轮热后磨加工内孔的工艺,零件精度稳定可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可满足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刀体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小齿轮内孔珩绞刀具主要包括刀体部1和刀柄部2,所述刀体部1外圆表面上铣削有若干道相互平行螺旋排屑槽1e和两道相互平行的环形沟槽1c,刀体部1被两道环形沟槽1c分割为刀体前端部1b、刀体主体部1d和刀体后端部1f;所述刀柄部2上设有销孔2a。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珩绞刀具的材料采用45号钢,其材料易得,价格便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刀体前端部1b在绞削时起稳定作用,使绞削加工过程更稳定。刀体前端部1b的前端设有斜导向部1a,以方便刀具导入内孔,提高加工时的便利性、准确性和稳定性。所述斜导向部1a的导向角度优选设置为15°。所述刀体后端部1f便于刀具从工件中退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旋排屑槽1e在圆周方向上共有六处,以便于切削排屑及散热,螺旋排屑槽1e与刀体部1轴向的夹角为20°。所述刀体部1外圆表面上设有淬硬层,淬硬层之上设有磨粒电镀层。所述淬硬层的深度为0.8~1.5mm,淬硬层的表面硬度为HRC48~52。所述磨粒电镀层为CBN磨粒电镀层,磨粒采用80#CBN磨粒,磨粒埋入率为70%~85%,磨粒电镀层的表面粗糙度不低于0.8。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工艺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中意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中意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84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