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合器主动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9900.1 | 申请日: | 2013-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4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潘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鸿耀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60 | 分类号: | F16D13/60;F16D13/71;F16D13/7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杨静 |
地址: | 241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主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主动盘。
背景技术
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联系的总成件。通常离合器与发动机曲轴的飞轮组安装在一起,是发动机与汽车传动系之间切断和传递动力的部件。汽车从起步到正常行驶的整个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操纵离合器,是发动机和传动系暂时分离或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传动系输出的动力。它的作用是使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能逐渐接合,从而保证汽车平稳起步;暂时切断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换挡和减少换挡时的冲击;当汽车紧急制动时能起分离作用,防止变速器等传动系统过载,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离合器中主动盘要带动从动盘转动,因此,需要输出较大的扭矩,且工作环境恶劣,属于易损耗零部件。现有的离合器主动盘主要依靠增加擦面积来增强对动力传递的承受力。而如何在有限的尺寸空间内,增加其动力传递的效率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离合器主动盘,实现了对离合器主动盘结构的优化,其结构简单,动力传递效率高,且动力传递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离合器主动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中部设置有中央孔,所述中央孔周边设置有弹簧槽带,所述弹簧槽带的外围设置有摩擦甩块带,其中:
所述弹簧槽带由多个弹簧槽组成,所述弹簧槽为椭圆形,所述弹簧槽的长轴方向沿所述中央孔周向呈角度倾斜,且所述弹簧槽长轴方向偏转角度与所述主动盘转动方向一致;
所述摩擦甩块带由多个牛角状摩擦甩块组成,所述摩擦甩块在所述盘体上呈凸起状,所述摩擦甩块尖端指向所述主动盘转动方向,所述摩擦甩块上设置有月牙状散热槽,所述散热槽槽弧朝向所述主动盘边部方向。
优选地,所述弹簧槽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央孔周边。
优选地,所述摩擦甩块均匀分布在所述弹簧槽带周边。
优选地,所述摩擦甩块凸起高度沿所述尖端指向方向递减。
优选地,所述散热槽槽深从中部向两端递减。
优选地,所述散热槽槽深从中部向所述摩擦甩块尖端指向方向递减速度小于其反方向递减速度。
本实用新型中,盘体中部的中央孔可供将盘体安装在轴上,并使盘体可在轴向上进行运动,以实现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分离与接合;通过设置在盘体上呈凸起状摩擦甩块,在盘体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当摩擦甩块与从动盘盘面接触时,其具备的离心力和动能,在接触过程中形成对从动盘的动力驱动,同时,由于摩擦甩块采用牛角状,使得随着接触的加大,其驱动逐渐平稳,从而使得主动盘与从动盘的接合过程更加平稳;将弹簧槽相应设计为椭圆形且弹簧槽的长轴方向沿中央孔周向呈角度倾斜,使得弹簧槽内的弹簧可以更好的承受扭矩;通过设置散热槽且散热槽的槽弧朝向主动盘的边部方向,从而可以快速有效的排出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剧热,从而防止主动盘磨损过快,延长主动盘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离合器主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离合器主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离合器主动盘,包括盘体1,盘体1中部设置有中央孔2,中央孔2周边设置有弹簧槽带,弹簧槽带的外围设置有摩擦甩块带,其中:
弹簧槽带由多个弹簧槽3组成,弹簧槽3为椭圆形,弹簧槽3的长轴方向沿中央孔2周向呈角度倾斜,且弹簧槽3长轴方向偏转角度与主动盘转动方向一致;
摩擦甩块带由多个牛角状摩擦甩块4组成,摩擦甩块4在盘体1上呈凸起状,摩擦甩块4尖端指向主动盘转动方向,摩擦甩块4上设置有月牙状散热槽5,散热槽5槽弧朝向主动盘边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槽3均匀分布在中央孔2周边,摩擦甩块4均匀分布在弹簧槽带周边。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摩擦甩块4凸起高度沿尖端指向方向递减,从而可以在尽量节约用料的同时,具有更强的提速能力和更平缓的动力传递性。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散热槽5槽深从中部向两端递减,从而可以在尽量节约用料的同时,提高散热效率。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散热槽5槽深从中部向摩擦甩块4尖端指向方向递减速度小于其反方向递减速度,从而可以防止摩擦甩块4尖端局部出现应力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鸿耀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鸿耀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9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