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79979.8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0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政;李长河;张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桃 剪切 挤压 柔性 捶击 装备 | ||
1.一种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它包括:
喂料斗;
接收喂料斗送来物料的平带剪切挤压破壳装置;
柔性螺旋叶片锤击系统,它接收平带剪切挤压破壳装置送来的初步破壳的物料,并进行二次锤击破壳;
在柔性螺旋叶片锤击系统下部设有核桃壳与核桃仁分离装置;
平带剪切挤压破壳装置、核桃仁分离装置与传动系统连接,传动系统与动力源一连接;柔性螺旋叶片锤击系统与动力源二连接;
上述各设备均安装在机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平带剪切挤压破壳装置由差速的上工作平带和下工作平带组成,两者成楔形布置;上工作平带分别与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连接;下工作带则分别与下工作平带主动轴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连接,上工作平带主动轴和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分别设有相应的套筒;上工作平带主动轴、下工作平带主动轴与传动系统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上工作平带还设有一个上托辊和一个下托辊,上托辊和下托辊两端分别安装在各自的轴承座内,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也安装在各自的轴承座内;
上托辊、下托辊、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的轴承座均安装在机架相应位置的通槽内;
上托辊和下托辊两端的轴承座与工作平带高度调节装置连接,从而使上托辊和一个下托辊上下位移并使上工作平带和下工作平带的间隙及楔形角度可调;上工作平带从动轴和下工作平带从动轴的轴承座与松紧调节装置连接,在水平方向前后移动调节带的松紧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平带高度调节装置和松紧调节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丝杠和轴承支板,轴承座安装在轴承支板上,丝杠推动轴承支板带动轴承座在通槽内移动,分别调整水平位置或高度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螺旋叶片锤击系统包括叶片锤击圆筒,在所述叶片锤击圆筒内安装有叶片锤击离心主轴,叶片锤击离心主轴与动力源二连接;叶片锤击圆筒下部设有倾斜接盘,倾斜接盘带有一个核桃壳仁喂料斗,核桃壳仁喂料斗与核桃仁分离装置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螺旋叶片I、柔性螺旋叶片II和柔性螺旋叶片III间的螺距为400mm,起始角为30°,旋向为顺时针方向,轴向距离为280mm,叶片外径为150mm,叶片厚度为5mm~7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核桃仁分离装置为一个螺旋叶片滚筒,其内部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安装在螺旋叶片滚筒长轴上,螺旋叶片滚筒长轴设有螺旋叶片滚筒长轴锥齿轮,螺旋叶片滚筒长轴锥齿轮与短轴的短轴锥齿轮啮合传动,短轴则与传动系统连接;在与螺旋叶片滚筒进口对应的机架上还设有鼓风机,在螺旋叶片滚筒出口侧设有挡板,挡板下部是核桃壳接盘,螺旋叶片滚筒进口侧设有核桃仁接盘。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7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一个换向器,它通过星型弹性联轴器与动力源一连接,在换向器输出轴上设有换向器主轴链轮I、换向器主轴链轮II、换向器主轴链轮III;
上工作平带主动轴的端部设有上工作平带主动轴链轮,上工作平带主动轴链轮与换向器主轴链轮I连接;
下工作平带主动轴的端部设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安装在中间轴上的小齿轮啮合,同时在中间轴的端部还设有中间轴链轮,中间轴链轮与换向器主轴链轮II连接;
短轴的轴端设有短轴链轮,短轴链轮与换向器主轴链轮III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之间传动比为2.24。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桃剪切挤压破壳柔性捶击取仁装备,其特征是,所述上皮带的线速度V0=3.23~3.95m/s;下皮带的线速度V1=1.23~2.12m/s,两个皮带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在16~20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997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