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临结合转体支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2809.5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罗世东;刘振标;涂杨志;马广;罗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2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转体 支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永临结合转体支座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对既有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安全营运影响,针对连续梁或斜拉桥,一些传统施工方法如悬臂浇注,支架现浇等都严禁采用,多采用跨线施工短、对既有线运营影响小的转体施工方法。一般的转体施工方法是将墩梁临时固结、墩底设置转动体系,转动到位后用混凝土将转动体系封闭在桥墩内,随后拆除临时固结完成体系转换。但对于高墩,因墩身重量的大幅增加,墩底转动体系需要设置较大吨位的球铰,且桥墩较高,施工非常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永临结合转体支座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部固定设置在墩台上的撑脚和支座、预埋在梁体底部的圆环状镜面不锈钢板、预埋在梁体中心的上旋转轴以及预埋在墩台中心的轴套,所述支座顶部固定设置有四氟滑板,所述轴套设有下旋转轴,所述撑脚顶部和镜面不锈钢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上旋转轴与下旋转轴通过螺栓连成一体。
所述撑脚的个数为4或8件且呈对称布置。
所述撑脚顶部和镜面不锈钢板之间的间隙为5mm。
本实用新型利用永久支座稍加改造形成转体支座,转体结束后作为梁体永久支撑,继续发挥支座的作用。同时,作为永久支座的各种功能均未改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
图4为图2中C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D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包括底部固定设置在墩台10上的撑脚1和支座5、预埋在梁体11底部的圆环状镜面不锈钢板3、预埋在梁体11中心的上旋转轴6以及预埋在墩台10中心的轴套9,所述支座5顶部固定设置有四氟滑板4,所述轴套9设有下旋转轴8,所述撑脚1顶部和镜面不锈钢板3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上旋转轴6与下旋转轴8通过螺栓7连成一体。所述撑脚1的个数为4或8件且呈对称布置。所述撑脚1顶部和镜面不锈钢板(3)之间的间隙为5mm。
在梁体11中心的凸台部位预埋牵引绳2,牵引绳2为钢绞线,圆环状镜面不锈钢板3为若干小不锈钢板拼接成型,上旋转轴6为一钢棒,周围焊接若干钢筋或垫块,下旋转轴8为一钢棒,置于轴套9内,但底部不与轴套9接触。支座5下部固定在设计位置,梁体11的所有竖向荷载均由支座5承担,当牵引设备拉动牵引绳2,梁体11沿上旋转轴6与下旋转轴8转动,旋转轴既能起到转轴作用,同时可以限制梁体11水平位移。旋转轴因底部不与任何接触,因此不承担竖向荷载,支座5顶部增加四氟滑板5与镜面不锈钢板3对偶是为了降低转动时的摩擦系数。撑脚1与镜面不锈钢板3保持间隙5mm,仅仅是为了防止梁体11的侧向倾覆作用,不做转动支撑用。转体结束后,拆开螺栓7使上旋转轴6与下旋转轴6分离,即可取走。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28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倒T盖梁上的伸缩装置
- 下一篇:双排四柱刚架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