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通用强吸声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3407.7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丁荣华;昌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17/02;B32B7/12;B32B17/10;B32B27/3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316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吸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声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通用强吸声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和汽车生产量的逐年增大,轨道交通设备和汽车已经普及了许多地区,轨道交通和汽车噪声控制逐渐成为敏感的问题。轨道交通和汽车噪声可以分为轮轨摩擦噪声、撞击噪声、轰鸣噪声、动力噪声、人流脚步声及人的中高频说话噪声。通过许多实地测试表明,列车运行辐射噪声频谱呈中低频特性,峰值频率在63~500Hz范围内,车站和车内噪声普遍可达80dB以上。车速超过50km/h时,轮轨和车轮产生的噪声占多数。
然而,最近20年城市轨道交通和汽车用一般纤维棉来吸收降低车内外噪声,一般纤维棉的吸声系数在0.2左右,吸声效果不好,所以轨道交通内外和汽车内噪声困扰人们安全出行,也极容易让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通用强吸声件,能够明显吸收交通的各种频率噪音,极大地降低交通设施噪声值,给人一个宁静的出行和乘坐环境,将大大降低由于交通噪音疲劳造成的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和安全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交通用强吸声件,包括:微孔吸声薄膜层、贴合牢固层和吸声片材层,所述的吸声片材层外设置有所述的贴合牢固层,所述的微孔吸声薄膜层通过所述的贴合牢固层与所述的吸声片材层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微孔吸声薄膜层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贴合牢固层为PU聚氨酯胶粘剂粘接层、热熔微粉熔接层或低密度克重无纺布熔接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吸声片材层为纤维棉层、矿棉层或玻璃棉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微孔吸声薄膜层包覆吸声片材层的强吸声,能够明显吸收交通的各种频率噪音,极大地降低交通设施噪声值,给人一个宁静的出行和乘坐环境,将大大降低由于交通噪音疲劳造成的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和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交通用强吸声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2、贴合牢固层,3、吸声片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交通用强吸声件,包括: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1、贴合牢固层2和纤维棉层、矿棉层或玻璃棉层3,所述的吸声片材层3外设置有所述的贴合牢固层2,所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1通过所述的贴合牢固层2与所述的吸声片材层3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贴合牢固层2为PU聚氨酯胶粘剂粘接层、热熔微粉熔接层或低密度克重无纺布熔接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声片材层3为纤维棉层、矿棉层或玻璃棉层。
膨体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或膨体聚四氟乙烯改性薄膜层1的厚度为10~200μm,孔隙率为80~96%,平均异形孔径为0.01~30μm,约为水滴的1/5000-1/20000,比水蒸气分子大700倍,膜表面每平方英寸能达到几十亿个向外敞开的微孔,该孔极度细小和不规则的弯曲错层多层排列,材料由表入内有大量的、互相贯通的、向外敞开的微孔,具有多层吸收噪音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34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